宇宙誕生初期,廣闊黑暗空間充滿氫與氦,直到第一批恆星從高密度氣體分子雲誕生,才開始出現星光。當這些恆星接近演化末期,核心核融合反應才首度製造出比氫氦更重的其他元素。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或許即將發現早期宇宙誕生的第一批恆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天文學家或許即將發現早期宇宙誕生的第一批恆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宇宙誕生初期,廣闊黑暗空間充滿氫與氦,直到第一批恆星從高密度氣體分子雲誕生,才開始出現星光。當這些恆星接近演化末期,核心核融合反應才首度製造出比氫氦更重的其他元素。 繼續閱讀..
少數超高速恆星源頭指向大麥哲倫星雲,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證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0 日 12: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大麥哲倫星雲(LMC)雖然是環繞銀河系運轉的衛星星系,但內部也隱藏自己的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使用蓋亞衛星數據追蹤銀河系外圍 21 顆超高速恆星路徑,像專家重建子彈路徑一樣確定這些超高速恆星來源,發現約一半超高速恆星源自大麥哲倫星雲,獲得大麥哲倫星雲內部存在超大質量黑洞第一個證據。 繼續閱讀..
望遠鏡搜索大麥哲倫星雲,發現數顆古老二代恆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30 日 17:3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人體血管中的鐵、牙齒中的鈣、為思考提供動力的鈉,這些成分都始於某顆死去已久的恆星心臟,若我們能找到活著的古老恆星,就有機會了解更多數十、數百億年前宇宙化學成分。最近,一群科學家將望遠鏡瞄準構成大麥哲倫星雲的恆星,幸運發現從一代恆星灰燼中誕生的古老二代恆星。 繼續閱讀..
銀河系衛星星系清晰到彷彿不認識,韋伯望遠鏡再發新圖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0 日 15:5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明明是以前已知的星系,卻彷彿從未見過。韋伯望遠鏡最怕熱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日前冷卻至工作溫度、試拍了一張照片測試對焦,成果當然沒有令人失望: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眼中,大麥哲倫星雲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還要清晰耀眼。 繼續閱讀..
幫望遠鏡戴上眼鏡,躲了 50 年觀測的最亮銀河系外脈衝星立刻現形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3 日 18:3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脈衝星的光線在宇宙非常強烈,但有些脈衝星卻容易躲掉儀器探測,於是科學家決定幫望遠鏡戴上觀看宇宙用的「太陽鏡」──也因此在最近成功拍下有史以來最亮的銀河系外脈衝星。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校準階段完成,新照片「到處都是恆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9 日 13: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歷經 25 年討論開發、17 年建造、8 次發射延遲與長達 5 個月的太空調整,NASA 宣布韋伯望遠鏡 18 個鍍金的分割鏡面全數完成光學校準,於是望遠鏡最近又喜孜孜試拍了幾張照,每張看起來都像哈伯的「超深空視場」,展示出無數恆星。 繼續閱讀..
蓋亞衛星數據新發現,13 顆銀河系外恆星正高速飛奔而來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04 日 17:12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自蓋亞衛星今年 4 月釋出第二批數據後,天文學家便開始歡快地從中挖掘各種驚喜,比如最近荷蘭萊頓大學科學家發現,有多顆「超高速星」出乎意料的不是遠離銀河系,而是正在朝銀河系中心飛奔過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