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雲中的宇宙懸崖、五重星系群彼此牽制大跳天空之舞,這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日釋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次批影像,宣告天文學新紀元。 繼續閱讀..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揭星雲奇觀,一覽距地球 7,600 光年宇宙懸崖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3 日 15: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新星系演化模型證實,無暗物質填充的星系並不是異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2 月 21 日 18:0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為了解釋如何讓宇宙順利運轉,理論表明所有星系都應有大量暗物質填充,然而這些年來科學家陸續發現幾個幾乎不存在暗物質的星系,嚴重挑戰宇宙運轉規則。所幸最近,一組團隊確認了無暗物質星系如何生存於包含大量暗物質的宇宙中──前者失去暗物質有跡可循。 繼續閱讀..
新模擬揭示星系如何餵養超大質量黑洞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9 月 03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據新模擬顯示,星系旋臂負責收集氣體以餵養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美國西北大學首次詳細展示氣體如何穿過宇宙流向超大質量黑洞中心,足以全面解釋影響超大質量黑洞演化和因素的強大模擬,且還對類星體的神祕性質提供罕見的洞察。類星體是能量最強大的活躍星系核,是最明亮的天體,甚至比整個星系都要亮。 繼續閱讀..
科學家釋出暗物質分布圖,發現星系間新的無形橋梁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13:4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暗物質不只大量充斥在當今宇宙中,還充當宇宙骨架,在星系間牽起一座座看不見的橋梁。最近科學家釋出一張當地宇宙新暗物質分布圖,揭開了先前一些未發現的絲狀結構連接著星系。 繼續閱讀..
NGC 1052-DF4 星系的暗物質去哪了?科學家終於找到隱密證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7 日 14: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爭議滿滿的 NGC 1052-DF4 星系又來了。去年,科學家發現它是第二個違反常理、沒有暗物質填充的星系,但不久後就有另一篇研究出面打槍前團隊參數設定錯誤,NGC 1052-DF4 星系還是充滿暗物質的。現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新數據終於拿到解釋了,該星系確實曾有暗物質,只不過被鄰近星系 NGC 1035 的引力剝離,也就是說後者正在撕裂它。 繼續閱讀..
當宇宙學遇上大腦神經科學,科學家發現兩者驚人相似之處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9 日 15:4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來自義大利的天體物理學家與神經外科醫師發現,人腦神經元網路與宇宙星系網出現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明明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過程,卻可以形成非常相似的複雜組織結構。 繼續閱讀..
發現光度與類星體相當的極端星系,正處於大規模星系發展早期階段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30 日 13:0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起因於核心有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活動,致使類星體光度超越普通星系(如:銀河系)數千倍。但沒想到,科學家最近居然發現一個紫外光度直接與類星體相當的星系,它的中心沒有活躍超大質量黑洞,而是靠活躍的恆星形成引起極端光度。 繼續閱讀..
發現星系未知的大環磁場結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3 日 19:0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磁場在許多星系活動過程扮演重要角色,但科學家還未能完全理解星系如何產生並維持如此大的磁場。一個研究團隊觀察 NGC 4217 星系,發現它的磁場除了常見的 X 形外,還有其他未知結構,懷疑可能是由恆星形成所引起。 繼續閱讀..
發現盤狀星系比預期還「早熟」,形成於大爆炸後僅 15 億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22 日 11:4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過去觀察結果表明,大爆炸發生後約 30~60 億年,盤狀星系(包括銀河系這種大型螺旋星系)才開始大量出現,然而最新研究發現有史以來最古老的盤狀星系,形成於大爆炸之後僅 15 億年。這星系如此早熟,也說明了像銀河系這種大型螺旋星系可以相對快速地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