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遠不及疫情期間,首爾商業區空置率飆升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2 日 14:15 | 分類 國際金融 , 房地產 , 財經 | edit 消費價格持續上漲,人們正在削減非必要開支,但租金居高不下,開店是一條死路,全世界都一樣。當地媒體報導,南韓商業區林蔭道商店空置率現在高達四成,一家服飾店主表示,現在的生意只有疫情期間的三分之一,愈來愈多小商家選擇退出市場。 繼續閱讀..
不丹年輕人成群出走,人口外移成國家危機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23 日 11:46 | 分類 人力資源 , 財經 | edit 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追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財富和現代化,但內陸王國不丹,人口很少,又夾在印度和中國之間,選擇不同的道路,強調人類幸福和福祉。但幸福口號填不飽肚子,不丹年輕人成群結隊離開家鄉,成為國家危機。 繼續閱讀..
熱浪帶來骨牌效應,《自然》:全球經濟將陷入停滯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8 日 12:50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edit 今年可能打破高溫紀錄,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新研究發現,更頻繁、更嚴重的全球熱浪將擾亂全球未來的供應鏈。《自然》研究首次計算經濟損失,高溫將引發主要經濟體損失等骨牌效應,即使是很少受熱壓力直接影響的溫帶國家也不能倖免。 繼續閱讀..
加油站仍排長龍、週末照常旅行,經濟學家:滯膨不會發生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22 日 11:38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會員專區 | edit 供應鏈中斷、油價上漲,通貨膨脹已成為 2022 年最大的經濟故事之一,市場愈來愈擔憂加速復甦的經濟會突然碰壁,陷入物價上漲但經濟成長停滯的風險。但也有經濟學家不擔心,因為勞動力市場仍健康,薪資仍在成長,認為現在的經濟活動放緩,只是疫情後走向正常化的過度期,還不至於到滯膨階段。 繼續閱讀..
年輕人躺平、老人提前退休,德國遇上人口懸崖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30 日 10:17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edit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一直是技術創新和製造來源,但現在也開始走向人口懸崖邊緣,對經濟構成威脅。經濟學家擔憂,勞動力下降可能會抑制歐洲最大經濟體發展,並增加養老金體系壓力,並在未來幾年推高通貨膨脹。 繼續閱讀..
南韓政府挽救小企業,國內憂經濟停滯不可免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12 日 12:3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財經 | edit 由於中美貿易戰惡化以及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南韓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受到威脅,為此南韓政府宣布對內刺激措施,計劃為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以及減少燃油稅刺激消費,以促進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繼續閱讀..
過猶不及,英央行官員:多工反而損害經濟成長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12 日 17:38 | 分類 會員專區 , 職場 | edit 許多人將多工視為一種能力,桌上螢幕放好幾個,一個腦袋能邊跟客戶講電話,一邊回朋友捎來的手機短訊,同時還能盯著另個螢幕的股市動態等。雖然對個人或企業而言,善用數位科技可以提高生產力,但是研究表明,一個人處在多工狀態,其實是一種無自主意識的狀態,不但讓生產效率下降,且會讓人感到不快樂。 繼續閱讀..
要女性工作又要女性生育,日本催生政策讓女性無感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7 年 02 月 07 日 15:39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 edit 過去 6 年,日本賣出的成人紙尿褲比嬰兒紙尿褲還多,日本人口炸彈已經在倒數計時,甚至有學者預言,再不生孩子的話,日本人有一天會從地球上消失。然而在經濟蕭條同時伴隨女性主義抬頭的時代,要如何鼓勵家庭生育,是多數先進國家政府共同面臨的難題。 繼續閱讀..
偉大科技成過去式,紐時:未來科技只是富人玩意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04 日 17:2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2007 年金融風暴戳破繁榮假象,即使各國央行施打零利率強心針,但全球經濟體質其實已經進入加護病房,就連眾望所歸的美國也不例外。《紐約時報》經濟專欄上月刊登一篇文章,題為「美國最好的歲月已經過去了嗎?」,提醒現代人的是,70 年代以前科技的確引領人類突破現狀,但未來幾十年這種盼望只是一廂情願。 繼續閱讀..
北歐模範生芬蘭,經濟也陷入「失落的十年」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5 年 04 月 07 日 17:43 | 分類 會員專區 , 財經 | edit 芬蘭,這個北歐模範生,曾經在全球競爭力指標中排名第四,以及世界銀行評比經商最便利國家,這幾年卻接連敗退,全球金融危機看來已經過去,但隨之而來的歐元區大衰退,使得芬蘭經濟面臨也陷入長期停滯,在國內也引起到底要先省錢渡過難關,還是要花錢厲行結構改革的不同意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