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氣候變遷會議艱難落幕,全球減排防堵溫室效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4 年 12 月 15 日 10:15 | 分類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秘魯氣候變遷會議艱難落幕,全球減排防堵溫室效應


196 與會國 14 日在秘魯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勉強達成協議,全球首度同意共同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但是草案在各方拉鋸之下,效力嚴重縮水,無法有效避免全球氣溫上升。

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 14 日報導,196 國在秘魯利馬擬定巴黎協定框架,以便明年在巴黎簽署方案,共同對抗溫室效應。利馬框架要求各國在未來 6 個月內,制訂詳細計畫,減少燃煤、油氣等排放的溫室氣體,各國計畫將是巴黎協定的內容基礎,預定 2020 年落實。

中美 11 月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定,去除一大障礙,各方原本對利馬會議抱有高度期望。不料,會議時,開發中國家堅拒訂立高減排目標,稱將阻礙發展:已開發國家則把責任推給開發中國家,強調全球各國都該共同努力。原定 12 日中午結束的會議,拉鋸到 14 日才敲定。

全球減排協議在聯合國卡關 20 年,目前為止,僅有已開發國家需要減排,開發中國家不在此限。如今雖達成國際協定,但是同意的減排量未達最初目標,無法避免全球氣溫升高攝氏 3.6 度。科學家認為,要是氣溫提高 3.6 度,將有不可逆的危險後果,如極圈融冰、海平面上升,旱災水災將頻繁發生,糧食短缺危機等。

 

中美減排新目標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美 11 月 12 日聯合宣佈減排新目標,美國會在 2020 年過後將二氧化碳平均減排量拉高一倍,希望能在 2025 年讓溫室效應氣體的總排放量較 2005 年減少 26-28%。另外,中國也首度承諾會讓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左右觸頂、還將儘可能提前達標,另外更會將非石化燃料的比例拉升至 20%。

彭博社 11 月 21 日報導,若依據中國同意的減排目標來計算,中國得要興建 1,000 座核子反應爐、50 萬座風力渦輪機或是 5 萬座太陽能發電廠才能達標。也就是說,中國屆時必須生產的核能發電量將是 2014 年底的 67 倍,若改用風力、太陽能發電量來計算,則分別為 9 倍、30 倍。這幾乎等同於美國當今所有非石化燃料發電量的總和。中國在去年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國。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DKNetwork BY CC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