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醫療科技

攻克基因編輯安全難題,MIT 革新技術讓 DNA 修復精準度大幅提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0 日 9: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基因編輯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顯著降低了「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方法的錯誤率,這個技術有望用於治療多種遺傳疾病。先導編輯是一種基因編輯方法,能夠修復缺陷基因,使其正常運作,但過去存在一定風險,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基因變化。 繼續閱讀..

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用 AI 助攻產業大升級,三大主題上千項創新技術大集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8 日 13:21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尖端科技 , 淨零減碳

一年一度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環境部、數發部、國發會及中研院等 11 大政府部會共同舉辦的「TIE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 2025 年 10 月 16 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本屆博覽會以「AI 跨域創新 智慧驅動未來」為策展主軸,在創新經濟館、未來科技館與智慧永續館等三大主題館中展示台灣五大信賴產業最新的研發與應用,並包含運動科技以及 AI 落地百工百業的成果。

繼續閱讀..

為什麼美國醫院被私人股權基金收購後,急診室死亡率會升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8 日 8:30 | 分類 公司治理 , 醫療科技 , 金融政策

當醫院不再以救人為唯一目的,結果就是犧牲部分患者性命。最近哈佛醫學院為首的聯合團隊研究揭露,在美國,醫院以獲利為目標的私人股權(private equity)收購後,急診室死亡比例明顯上升。這項發現 9 月底線上刊登於《內科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 繼續閱讀..

微軟揭「生物零日漏洞」,AI 設計有害蛋白質可逃避 DNA 安全篩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7 日 11: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3 日,微軟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並修補了一個稱做「生物零日漏洞」的安全問題,該漏洞允許 AI 設計的有害蛋白質逃避現有 DNA 序列篩查系統的檢測。研究利用 72 種已知危險蛋白質(例如蓖麻毒蛋白),生成超過 7 萬種 AI 設計的變體,並將這些變體放入 4 種主流生物安全篩查系統中進行測試,結果顯示漏檢率高達 30%-70%,顯示現行生物安全程序面臨重大風險。 繼續閱讀..

調節性 T 細胞、FOXP3 重要性在哪?台灣免疫學者解讀諾貝爾醫學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7 日 9:59 | 分類 科技政策 , 醫療科技

2025 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由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學者 Mary E. Brunkow、美國免疫學家 Fred Ramsdell 與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周邊免疫耐受性」(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線上記者會,邀請四位台灣免疫學家解析研究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發現免疫系統運作及調節性 T 細胞,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三學者獲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6 日 18:09 | 分類 科技教育 , 醫療科技

2025 年諾貝爾醫學獎於今(6 日)正式揭曉,由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學者 Mary E. Brunkow、美國免疫學家 Fred Ramsdell 與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獲獎,以表彰他們在「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這領域的發現。 繼續閱讀..

「擁擠」的腫瘤結構竟使癌細胞更危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癌細胞就像是被囚禁的野獸,當受到擠壓時,不僅不會停止掙扎,反而會變得更狂野、伺機掙脫牢籠。近期,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科學家發現,當癌細胞在組織中受到物理性擠壓,雖然生長會有所停滯,但同時卻變得更具侵襲性與抗藥性。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繼續閱讀..

看不見的守護者,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與衰老過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5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在當今的健康研究中,腸道微生物群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最新的研究,腸道微生物群不僅影響新陳代謝,還與大腦健康和衰老過程密切相關。這些微生物的數量驚人,超過 30 兆,與人體細胞數量相當,並在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位形成生態系統,尤其是在腸道中。

繼續閱讀..

AI 只是開胃菜,矽光子技術瞄準三大未來戰場:光通訊、生醫、自駕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4 日 9:00 | 分類 半導體 , 網通設備 , 醫療科技

矽光子技術是近期的熱門話題之一,由於光的傳輸效率比電更高,因此被視為未來人工智慧(AI)運算,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專家認為,現階段,除了 AI 和高效能運算(HPC)之外,接下來,矽光子可望落地至更多應用領域,包括網路通訊、生醫感測、自動駕駛,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