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2017 年一項研究報告,自 1970 年代以來,男性平均精子數量下降逾 50%,最近又從後續調查及他國數據發現,精子數量下降速度可能正加快。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生物科技

父母忍一忍,研究:體罰會影響兒童大腦發育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8 日 12:1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不打不成器,小時候我們都被棍杖教養過,但幾十年來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體罰無益,也有愈來愈多研究警告體罰會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包括增加青少年患焦慮症和憂鬱症風險,最近研究還發現,體罰會傷害正常神經系統發育,改變大腦活動並影響大腦發育。 繼續閱讀..

賴床多按「貪睡鍵」,為何不是壞事? |
作者 林 妤柔|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7 日 14:5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早上鬧鐘響起時,你曾因還想繼續睡,而按「貪睡鍵」讓鬧鐘 5~10 分鐘後再響嗎?雖然許多研究和專家表示,這樣會越睡越累還傷腦,但根據聖母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殺傷力可能沒有想像大。 繼續閱讀..
台灣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達九成,全球超過 35 年無新機轉藥物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7 日 10: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WHO)警示疫後抗藥性增加,據衛福部疾管署最新統計,台灣部分感染菌株抗藥性比例達九成,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2050 年台灣每五人恐有一人喪命。 繼續閱讀..

《後疫情時代》紀錄片亞洲播映,揭台灣醫療和產業各界創新科技抗疫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6 日 16:55 | 分類 數位內容 ,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
COVID-19 疫情爆發至今近 3 年,逐漸與病毒共存,台灣也發展出新的對策與態度。華納兄弟探索集團旗下 Discovery 頻道攜手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製作《後疫情時代》紀錄片,記錄疫情下台灣在醫療方式(台中榮總)、建築結構(小智研發、台達電子)、消費行為(PChome)、教育革新(HTC)四大領域的創新故事,這些創新科技又如何影響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紀錄片將在下週一 11 月 21 日晚間 9 點在台灣 Discovery 頻道首播,並陸續於東南亞、日本播出。
藥華藥新藥擴大適應症,鎖定 3 大發展方向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5 日 15: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自主研發的長效干擾素除了擴大適應症外,未來也將鎖定設計差異化平台、切入腫瘤與免疫領域,以及開發細胞療法三大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