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心血管疾病

週一成文化壓力放大器,研究:這天皮質醇特別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11:05 | 分類 人力資源 , 職場

上班族與學生難免會有週一症候群,由於對工作與求學的要求擔憂過度,這一天感覺特別心情低落提不起勁。這種微小的情緒變化長期下來是會影響健康的,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經歷週一症候群的人,體內壓力荷爾蒙過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繼續閱讀..

血液關鍵因子「脂蛋白元 M」,幫助預防失明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7: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高齡化社會的今日,與年齡有關的退化性疾病已是全球醫療大挑戰。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最新研究指出,名為「脂蛋白元 M」(apoM)的分子,可能同時與眼部病變及心臟血管功能有關,為預防視力退化與心臟衰竭提供全新治療策略,也揭開脂質代謝與細胞健康間關係頗深。論文 6 月底刊登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繼續閱讀..

大型研究證實:糖尿病患盡早服用 Statins,心血管疾病風險可降三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2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糖尿病患者心臟病與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二至四倍,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可能面臨心血管疾病威脅。最新研究證實:若糖尿病患及早服用常見降血脂藥「他汀類藥物」(Statins),風險可大幅降低約三成。論文刊登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繼續閱讀..

HPV 感染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相關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2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等生殖器癌症及口咽癌,嚴重時危及性命。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chool of Medicine)大型研究更發現,感染 HPV 者總體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風險竟增加 40%,結論於美國心臟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年會發表,引起多方關注。 繼續閱讀..

癌症免疫療法可能導致心臟動脈過度發炎,增加心臟病發風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15 日 10: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免疫療法是近年癌症治療一大突破,尤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改變許多患者命運。然近期美國紐約大學研究顯示,這類藥物雖能活化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卻也可能增加中風與心臟病風險,ICI 治療時需謹慎監測潛在副作用以免憾事發生。 繼續閱讀..

同是肥胖者,生活區域不同對身心健康影響可能大不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1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肥胖對個人和社會影響十分深遠,除了有較高疾病風險,肥胖者還面臨更高失業率、社會偏見和歧視。有趣的是,最近德國科學家研究表明,肥胖者若住在肥胖者比例高區域,社會壓力和健康問題明顯減輕不少。論文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 繼續閱讀..

心臟病非男性「專利」,許多女性因被疏忽而「非必要」死於心血管疾病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11 日 7: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世界有無數女性死於心臟病,部分原因是人們誤認心臟病是「男性專屬疾病」。但心血管疾病是女性「頭號殺手」,醫學日新月異的今日,許多女性心臟病患仍因未及早診斷,沒有適當治療及臨床實驗代表性不足,而「非必要」死亡。 繼續閱讀..

孕婦攝取過多油脂及熱量,所生後代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較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02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導致肥胖已是全球健康重要議題。對肥胖「孕婦」而言,不僅危害自己健康,也影響後代健康。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研究顯示,孕婦飲食含過量脂肪熱量,會損害胎兒心臟發育;肥胖孕婦生產後代,成年後可能更易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論文刊登於《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 繼續閱讀..

造血幹細胞發生突變,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23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隨年齡增長,少數造血幹細胞可能發生基因突變,這些細胞經增生和分化,就會成為血液中具有突變的白血球。由於突變會隨歲月累積,70 歲時 10-20% 的人會有至少 2% 具突變的白血球。最近有研究證實,造血幹細胞突變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這是已知風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等)之外,最新確認的風險因素,結果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繼續閱讀..

戒菸可使心臟病發風險減半,但只減少抽菸量毫無效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18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近日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於倫敦年會發表研究,有冠狀動脈疾病者只要戒菸,心肌梗塞等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風險可降低近 50%,而僅減少抽菸量卻未戒菸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並無顯著改善。 繼續閱讀..

標榜低熱量的「甜味劑」,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6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甜味劑」如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能賦予食物甜味但熱量極低,食品業當成精製糖的替代品,以符合消費者的低熱量需求。但最近美國研究顯示,赤藻醣醇(Erythritol)成分的甜味劑與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有關。論文刊登於 8 月《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期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