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LIGO

或已找到黑洞吞噬中子星之重力波!LIGO 全力分析數據中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20 日 12:3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理論上重力波有三大主要來源:雙黑洞併合、雙中子星併合、黑洞與中子星併合。我們至今已發現不少雙黑洞與雙中子星併合事件,然而黑洞與中子星併合之重力波遲遲未現身,現在,LIGO 和 Virgo 很可能終於發現最後一種重力波來源,可能性大於 99%。 繼續閱讀..

偵測新利器,科學家把重力波探測器縮小了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2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2015 年,科學家偵測到第一個重力波,創造了歷史,大部分重力波來自黑洞合併形成,少數則由中子星合併形成。為了偵測到微弱的信號,科學家不得不建造超巨型的 L 型結構,兩臂必須拉長到將近 4 公里。但有些重力波是由更小事件產生,例如原初黑洞,這些理論上的黑洞是源於早期宇宙大爆炸暴漲時物質的超高密度,質量遠低於現今理論的坍縮黑洞,又甚至是假想的暗物質候選粒子軸子。 繼續閱讀..

兩顆中子星曾在太陽系附近碰撞,帶來地球的金、銀貴金屬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06 日 14:46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過去,科學家不清楚宇宙中的重金屬金、鈾來自何方,直到 2 年前我們確認起源自雙中子星碰撞。現在,科學家透過模擬發現 46 億年前,確實曾有 2 顆中子星在太陽系附近「會車」暴力碰撞,從而為地球帶來金、鉑、鈾等這些珍貴的重金屬。 繼續閱讀..

LIGO 可能檢測到第三種重力波來源,來自中子星與黑洞碰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03 日 14: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繼我們發現兩兩黑洞碰撞之重力波、兩兩中子星碰撞之重力波後,現在 LIGO / VIRGO 探測器可能首度發現黑洞與中子星碰撞之重力波!雖然尚未正式確認訊號,但這是 LIGO 官方首次釋出前線消息引人翹盼,而不是等一切確認完畢後才發布成果。 繼續閱讀..

基於玻色─愛因斯坦凝態的重力波微型探測器,新研究:還無法實現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22 日 10:59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由黑洞或中子星碰撞產生的重力波波幅相當微小,雖然人類已有技術可以探測,但所需的儀器設備橫跨數千公里,因此物理學家開始討論是否可藉玻色─愛因斯坦凝態之力。遺憾的是,來自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理論物理學家 Ralf Schützhold 最新研究表明,該方法目前只能以失敗告終。 繼續閱讀..

LIGO-Virgo 數據全分析完畢,挖出 4 個新黑洞碰撞重力波事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04 日 13:5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來自 LIGO 與 Virgo 的物理學家團隊從舊數據中宣布,發現 4 個新的黑洞碰撞重力波事件,讓目前已確認的重力波事件數量上增至 11 個;科學家開始能從中看見一些蛛絲馬跡,比如迄今為止兩兩合併的黑洞,質量幾乎全低於 45 倍太陽質量。 繼續閱讀..

比對新舊數據,天文學家可能挖出另一個雙中子星併合事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4:02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2017 年時,LIGO 首度發現由中子星合併引發的重力波事件 GW170817;但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團隊從 2015 年舊數據發現了極其類似的事件 GRB150101B,雖然當時 LIGO 沒有探測到重力波,但研究人員認為兩者很可能都是來自兩顆中子星合併的「直系親屬」事件。 繼續閱讀..

模擬發現宇宙最強物質「Nuclear pasta」,強度為鋼鐵 100 億倍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18 日 17:1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全宇宙最強大、最堅硬的物質就藏在中子星內部。科學家新電腦模擬結果表明,如果想拉伸這種因重力坍縮而形成的中子星核心物質,施加壓力需高達鋼鐵的 100 億倍;而這種物質結構因在壓縮過程中變得像各種義大利麵條,故也得名「Nuclear pasta」。 繼續閱讀..

不是黑洞併合引發時空漣漪?新理論稱重力波可能源自蟲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8 日 9:2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科學儀器近兩年來陸續探測到重力波,由雙黑洞或雙中子星併合引發,但是,這些時空漣漪事實上有可能不是來自黑洞或中子星,而是其他物體嗎?一個歐洲物理學家團隊對此提出新理論,認為重力波也可能來自連接兩個時空的蟲洞。 繼續閱讀..

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尋找重力波,檢測速度提升千倍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17 日 11:4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宇宙每隔 3 分鐘就有一對黑洞相撞合併,扭曲時空結構並產生稱為重力波的時空漣漪。過去三年,LIGO 和 Virgo 合作努力發現了 6 個重力波事件,但事實上,每年有超過 10 萬個合併事件逃過探測器法眼,它們最終混進了宇宙背景噪音。 繼續閱讀..

天文圈轟動了!LIGO 證實首偵測中子星併合之重力波,解謎黃金起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7 日 10:31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不是謠言!歷經兩個月時間審查數據,美國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台(LIGO)終於證實人類首度偵測到由雙中子星併合引發的重力波,該事件命名為「GW170817」,繼去年人類首度偵測到第一個重力波證實愛因斯坦的理論後,天文界再度為之瘋狂,因為此次事件還同時帶來三大證實:元素週期表中重金屬(如金、鉑)的來源、伽瑪射線暴的起源,以及被稱為 kilonova(台灣尚未有統一翻譯,暫稱千級星)的起源。 繼續閱讀..

天才只有一個,那些諾貝爾科學獎荒謬的二三事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9 日 0:00 | 分類 科技教育 , 科技趣聞

隨著諾貝爾獎頒獎季到來,各界都在引頸期盼諾貝爾獎名單公布,然而有不少科學家擔心,諾貝爾科學類獎項根深柢固追求「孤獨天才」的文化,將影響科學研究團隊合作的本質,且諾貝爾科學類獎項通常由白人男性獲得,也受到外界的批評與檢討。

繼續閱讀..

2017 諾貝爾物理獎頒獎,得主是對發現重力波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4 日 14:0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2017 諾貝爾物理獎發表囉,得獎者是 85 歲的萊納·魏斯(Rainer Weiss)、77 歲的基普·索恩(Kip S. Thorne)、81 歲的巴瑞·巴利許(Barry Barish),他們因為 LIGO 探測器及重力波探測的成就而獲獎,三人將共享高達 900 萬瑞典克朗(約 3,346 萬元台幣)的獎金。

繼續閱讀..

天文台四度檢測到重力波,Virgo 加入偵測行列精度提高 10 倍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3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人類史上第四度檢測到重力波「GW170814」,老樣子是由兩個恆星黑洞併合引起。這次特別的是,大規模升級過後的歐洲先進處女座干涉儀(Virgo)首次加入美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的檢測行列,2 個禮拜內就立下檢測重力波功勞。科學家表示,兩者結合之後將構成「三角測量帶」,未來不只檢測重力波的精度提高 10 倍,還能精確知道重力波源自哪裡,接下來更可能每週都會發現新的重力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