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中國面臨間歇性停電風險不斷上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02 日 10: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標普:中國面臨間歇性停電風險不斷上升


經濟通通訊社報導,中國 8 月因持續高溫乾旱,以水電為主的川渝地區一度出現電力短缺,當地政府要求工廠限電停產、讓電於民,停產時間持續十餘天。

標普分析事件影響指出,由於該地區在中國相關行業全國總產值中的占比較低,因此不會對其授予評級的發電廠和製造業造成嚴重影響;但停電事件突顯出中國在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過程中的能源安全風險。標普全球評級分析師李崝表示,由於除水電以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儲存及相關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中國面臨的間歇性停電風險不斷上升。

標普指出,受評汽車製造商的中國國內輕型車產量中,有5%-16%來自川渝地區,這些製造商能夠透過事後提升產能利用率來彌補因停電造成的產量損失;此外,8月也是汽車行業的傳統銷售淡季,因此銷售風險較為有限。而在電池生產商方面,估算今年中國國內電動汽車電池營運產能中,僅5%-7%位於川渝地區;至於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預計10天停產造成的年產量損失不到1%,料能透過加大在其他城市的產能利用率來滿足交貨需求。

不過,標普指出,若限電情況更加頻繁,就可能對汽車供應鏈造成更嚴重的衝擊,川渝地區做為中國重要的生產製造中心,當地供應商的經營中斷將導致中國國內汽車製造商面臨零組件短缺局面;此外,四川省貢獻了全國近20%-30%的鋰化合物產量,若電池材料供應鏈生產中斷時間延長,材料價格回檔步伐可能嚴重放緩。

儘管有不穩定的問題,標普仍認為,由於受到燃料成本波動的利潤衝擊更小,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較高的電力企業依然在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時更具優勢。另外,中國政府計劃近期加快償付拖欠已久的可再生能源補貼,以及平價併網項目的比重提升,都將緩解企業的營運資金壓力。

但長期問題依然存在,標普認為,為實現能源轉型目標,中國需要加大技術投入來提升能源供應的可靠性;預計中國需在提升儲能設備,建設智慧電網方面加大投資,進而提升不同天氣環境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穩定性,而在這些設施完善之前,火電仍將是重要電力來源。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hri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