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台海局勢?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晶圓製造勢必回歸美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5 日 10: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憂心台海局勢?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晶圓製造勢必回歸美國


疫情 PC 購買潮結束,又遇美中晶片大戰,讓今年全球半導體股股價全跳水,許多分析師也不看好該產業未來展望。到底晶片寒冬要走多久?從英特爾的縮減成本計畫,可看出線索。

美國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於台北時間10月27日凌晨發布最新財報。本季營收為153.4億美元,年減15%;旗下主要產品為PC晶片的客戶運算集團,營收也年減17%。然而因為優於分析師預期,同時會上宣布了大規模的削減成本計畫,股價一度大漲7%。

英特爾已看出全球經濟衰退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l Gelsinger)表明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已持續到明年。財務長辛納(David Zinsner)更直指觀察全球經濟可能已面臨衰退,對產業帶來挑戰。

主要原因,自然是疫情在家工作的PC購買熱潮因解封消失,變成消不掉的庫存。英特爾團隊指這現象,在教育市場與一般消費PC業務尤其明顯,現在就看各家廠商如何積極打消庫存。

另中國經濟成長不再亮麗,也反映至英特爾業務。基辛格指出,AI與資料中心業務比去年同期銳減27%,正是中國客戶訂單減少導致。

為了因應幾年內經濟逆風期,英特爾宣布明年銳減30億美元營運支出,2025年結束前,將分年度共減少100億美元支出。

《彭博》10月初曾提前爆料,指英特爾內部通知將裁員上千人,縮減成本,看來早有動作。基辛格會議回覆分析師時說,縮減人力不會是這計畫最重要的部分,公司會努力提高廠房製造效率,避免裁員。

不過他坦承,無論怎麼削減成本,對向來忠誠的英特爾集團大家族來說,都是不得已的決定。

也因看壞前景,英特爾將2022年全年營收展望,從650億至680億美元下調到630億至640億美元,從預測值看,今年將比去年減少二成營收。英特爾今年至今股價跌破五成。

基辛格:晶圓從南中國海回歸本土,肯定是長期計畫

不過,英特爾力拱拜登政府讓晶片製造回美國的計畫不會停。英特爾7月宣布將與台灣聯發科合作,以成熟製程代工一系列智慧終端裝置所需晶片,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新廠房也於9月動土興建。

執行長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科技論壇仍不改立場,強調台灣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確實占據相當關鍵的地位,可是不夠穩定。自8月裴洛西訪台後,更多中共軍演在台灣周邊展開,讓他更擔憂中共武統台灣的企圖心。

他呼籲全球如果要有更穩定的供應鏈,以地緣考量平衡分配非常必要。英特爾會持續為了分散地緣風險而努力。

「這件事肯定是長期計畫。全球的科技產品供應鏈,花了30年才在南中國海周圍建立起來。拜登的晶片製造激勵方案,頂多是製造回歸本土的第一步。」他強調。

基辛格也同意《Chip War》作者,指出晶片是新時代石油的觀點。他分析過去50年,石油儲備在哪裡,決定了全球地緣政治發展。未來50年,晶圓廠在哪裡,將決定地緣政治的重心。

如此看來,即便大環境不好,英特爾力拱美國本土製造的計畫不會改變,未來幾年,晶圓業者靠地緣政治吃飯,將愈來愈重要。台灣業者只能加倍小心。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英特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