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用頭髮等角質生質廢棄物來水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03 日 8:18 | 分類 科技趣聞 , 農業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加坡研究用頭髮等角質生質廢棄物來水耕


新加坡身為高度糧食進口國,對糧食安全未雨綢繆,設定 2030 年糧食自給率要達 30% 的戰略目標,為此積極發展各種農業科技,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水耕技術會是提升糧食自給的重要科技,發展的同時還要尋求環保永續,於是腦筋動到頭髮上。

新加坡糧食進口率達 90%,只有 1% 土地為農地,為了減低進口依賴,提升糧食安全,可說無所不用其極,因為缺乏農地,利用建築物屋頂以及室內農業,成為重點發展方向,水耕是其中的關鍵,新加坡也認為室內農業能夠高度控制種植環境,將可更提升產能、品質,也可精準生產口味與口感更一致的農產品,或許一開始只是為了糧食安全,但未來會具有高經濟效益。

不過水耕往往使用聚氨酯塑膠海綿方塊來做為作物生長的基底,聚氨酯塑膠無法回收也不會分解,不符合環保永續,此外,塑膠本身也沒有任何營養成分,作物所需的養分一切都要外加。相對的,有研究認為若採用生質基底,包括生鮮廢棄物、生物炭、木纖維等等材質,有助於作物成長。

因此,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提供了有機可分解的替代方案:角質海綿,由來自植物廢棄物的纖維素,與角質組成,角質的來源來自於頭髮、動物的蹄、羽毛、羊毛、角等等。角質的成分是蛋白質,因此分解過程中,會產生胺基酸,成為植物的營養成分。

不過,角質海綿尚未能規模量產,主因是新加坡還沒有一個製造角質的工業化產業鏈,所以目前塑膠海綿還是比較便宜。新加坡相信一但建立能夠大量生產高品質角質的產業鏈,在正確的成本利潤分析下,角質海綿總有一天會比塑膠海綿更便宜,成為新加坡糧食安全的一大助力。

到那個時候,新加坡人的頭髮可能就值錢了。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