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在徵才,會想到你嗎?這樣建立人脈的工作者,影響力最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2 月 12 日 11: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職場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前同事在徵才,會想到你嗎?這樣建立人脈的工作者,影響力最大


回想一下,朋友想換工作、找人才時,是不是也曾透過同事或朋友?研究數據指出,有八成五工作都是靠認識的人引薦。有沒有建立人脈,可能也會影響自己是否升遷、創業是否獲資金挹注。獲得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丹尼‧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研究指出,大眾偏好跟喜歡或信任的人做生意。

《人脈複利》作者蜜雪兒‧提利斯‧萊德曼(Michelle Tillis Lederman)說,「真誠的人際關係,能帶來真正的成效」,強調人際關係與人脈在取得成功及達成目標的重要性。

為什麼人脈的效果這麼大?《人際網絡解密》解釋,假設今天想打聽消息,通常都先從自己的人際網絡找。人際關係就像網路,人們會傾向從既有人際網絡尋找可建立的新關係,逐漸向外延伸擴散,過程稱為 「優先連結」(preferential attachment) 。當連結數量愈多,建立新連結的速度就愈快。

網絡朋友最多的人可享受人脈複利效應

所以既有人際關係中,人脈最廣的朋友,也會吸引其他人主動來建立連結,得到更多人脈,形成如複利滾動現象。《人際網絡解密》表示,當透過既有人脈結交新朋友,將產生乘數效應:這條新連結,將與其他核心人士出現更多共同好友,關係也會更緊密。

而占據網絡核心位置的人,容易有貴人協助引薦朋友,也更容易循線找到與重要人士的連結,滾出人脈雪球。人脈連結現象也出現在社群平台演算法,像是推送「你是否也認識〇〇〇?」因對方是你朋友的朋友。

然而,人脈並不是換張名片、發送交友邀請就可以,需要建立關係。《複利的喜悅》作者高塔姆‧巴伊德(Gautam Baid)說,如果以真誠心態建立關係,那複利累積的人脈,將在未來開啟喜悅的大門。

萊德曼也認為,真誠是好感度的關鍵,保持開放則是建立人脈的基礎。真誠代表展現真實的模樣,他人就會友善回應;最穩固的連結,其實是你真的關心且在乎的人際關係。

保持開放是要清楚並接受自己的優缺點,邀請他人回饋、樂於付出。建立關係,並不是要在人前演戲或築起心牆。萊德曼提到人脈王的特質在於,他們雖然時常與人往來,但並非為了自己,而是替他人利益著想。

然而,如果雙方連結沒有信任基礎,就不會有後續聯繫,萊德曼也提醒:「沒有信任就沒有連結。」

組織互信,可順暢公司營運

人脈有時並不只代表建立連結,也包含已建立關係更深化信任。以領導者和部屬為例,《高效信任力》作者之一小史蒂芬‧柯維(Stephen M. R. Covey)提到,他帶領的柯維領導力中心要和法蘭克林公司合併,但一開始苦不堪言。

為了讓高層聽見員工聲音,規定管理層開會只能聽不能發言,卻不時聽到錯誤解讀、懷疑或指控,讓柯維非常困惑。原因就在他忽略要和新公司員工建立信任,以為大家都知道他為人如何,導致雖然原來公司的員工信任他,新加入員工卻抱持懷疑態度。

後來他主動提議,員工任何問題他都會回答,甚至對他的看法也行。他把決策背後的思維和理由告訴大家,終於信任感在某天會議逐漸建立,成效也擴散很快;他用同樣方式和其他部門和單位談話,短時間內取得整個業務單位的信任。

如果他人面前沒有真實反應和回饋,代表自己跟對方並沒有互信,難以開誠布公。這種情況下,人脈建立也會受阻,因為對方不曉得你是否可信任。

從這故事也可看出,建立一個人的信任感,也會同時建立許多人的信任感,未必是一對一長時間個別經營的私人關係。就如他親身體驗,員工開會時和他建立信任關係後,消息馬上傳開,後續溝通時就非常順暢。

巴伊德說,頭幾年可能不會看到多少因善意增值的效果,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些成效會呈指數成長,「你只要先踏出一步,最後你將會對建立的人脈量感到訝異。」

文明的最高形式,是以信任交織的綿密網路。(The highest form that civilization can reach is a seamless web of deserved trust.)

──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

(本文由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