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80% 人喜歡在家上班,辦公室還有存在價值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2 月 19 日 11: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職場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當 80% 人喜歡在家上班,辦公室還有存在價值嗎?


你今天在哪裡工作?疫情開啟人可以在哪裡工作、用什麼形式工作的全球實驗。何種形式工作方式最好,還沒有定論。有人認為在家工作較不受同事干擾,也有人認為,進辦公室才能專心;有人認為少了上下班分界,工作與生活更難掌控,也有人堅決表示,回辦公室不如辭職。

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2020 年報告《重新想像疫情後的工作與生活》(暫譯,英文為 Reimagining the Work and Life after the COVID-19)指出,疫情前一般認為辦公室對生產效率、企業文化和吸引人才至關重要。所以企業在頂級商辦地帶設據點,設計也注重促進合作或舒適度,如開放辦公室或提供各種咖啡、茶點、健身器材等福利和優渥設施。

不過,當疫情使多數人有在家上班的經驗,老闆和員工都發現,透過數位工具也能溝通連結,且產能並未下降。同報告調查指出,80% 的人喜歡在家上班,40% 的人認為在家更有生產力。

遠距協作順暢,建立在實體累積默契?

疫情加速推動全遠距時代,疫情後還需要維持嗎?反對派的代表性人物,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以及其他許許多多老闆,疫情趨緩後紛紛威嚇或邀請員工回辦公室。這是因為他們管理思想落伍嗎?也未必。

麥肯錫拋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許人們現在感受到的合作滿意度與效率,來自過去無數小時在茶水間、辦公桌的累積。會不會隨著實體互動減少,企業文化與凝聚力,長期下來會受損?培訓與指導人才的機會也跟著下降?

夾在光譜兩端的中間,混合上班或行動上班、彈性上班折衷方案成為許多企業的選擇。這指的是結合遠距與實體,不需每天進辦公室,多半沒有固定工時的制度。隨著組織制度和文化鬆動,辦公空間也會因應需求而變化。

空間改造會帶動制度改變,企業需要提前想好配套

《圖解辦公室空間思維》指出,辦公室關係到生產力、文化、彈性及員工幸福和快樂。每人都知道,看似簡單的設計決定,卻大幅影響員工每日工作及生產力。從管理層面講,辦公室設計也可成為推動組織文化、促進創新的有力工具。

比如舊辦公室有大量標準化桌椅,主管坐在可看到所有人的位置,呼應階級分明的組織制度。一旦辦公室不再為了朝九晚五設計,地點、大小、座位數量、會議室和茶水間位置,甚至連用什麼軟體、制度都會因此改變。《經理人月刊》採訪,五家企業沒有兩家採行相同工作制度,某程度也能印證,企業還在摸索和觀察制度與空間的最佳實踐法。不過企業改造方向,大多含更多會議討論場所、社交空間、非固定座位及先進視訊工具。

市場調查公司蓋洛普(Gallop)結論是,混合上班確實有助員工取得工作與生活平衡,且制度設計需配合員工和業務需求。每個組織都有獨特文化,員工生產力也會有高低起伏。某些協作形式遠距運行順暢,某些卻無以為繼。不過辦公室目前仍是員工合作最佳地點。所以,未來工作樣貌可能大幅改變,但看起來辦公室仍會存在。

(本文由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