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血腦屏障,研究:微塑膠可快速入侵大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27 日 10:46 | 分類 生態保育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攻破血腦屏障,研究:微塑膠可快速入侵大腦


微塑膠無所不在,不只高山、北極、動物體內,甚至胎兒器官都發現微塑膠蹤跡,科學家已證實微塑膠會增加各種疾病、癌症與炎症,以及神經性疾病的風險。最新研究發現微塑膠進入大腦的機制,讓微塑膠短短幾小時就成功穿透血腦屏障 (BBB),入侵大腦。

塑膠微粒是長度為 5 公釐以下小顆粒,會存於食品包裝和一次性瓶裝水,也在烹飪用品,尤其不沾鍋具,衣服、玩具和其他日常家居用品都有塑膠微粒,會增加認知障礙、神經炎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風險。研究顯示,每天用塑膠瓶飲用 1.5~2 公升水,等於每年攝入約 9 萬個塑膠微粒。

最近研究發現,北極冰藻也含極高塑膠微粒,是周圍海水 10 倍,科學家分析塑膠成分發現種類繁多,包括聚乙烯、尼龍、聚酯、聚丙烯、丙烯酸等。他們擔憂食物鏈底層污染對藻類為食的生物構成威脅,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難以倖免。

血腦屏障是人體最重要防禦系統

這幾年科學家在世界各地動物和人類身上都發現塑膠微粒,然而會否進入大腦尚不清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大學科學家利用老鼠實驗發現驚人結果,將六隻老鼠分成三組,四隻老鼠強行餵食 100 微升塑膠微粒和奈米塑膠混合物,接著安樂死老鼠,在老鼠接觸化學物質 2 和 4 小時後解剖。兩隻未餵食塑膠的老鼠安樂死後解剖當對照組。

結果發現短短 2 小時,微塑膠就成功穿透老鼠血腦屏障。血腦屏障是一片血管和組織,可保護大腦免受有害物質侵害,有些物質如氧氣和水,可自由通過屏障,但細菌和其他外部病原體很難穿透。

腸道也有類似保護壁,研究發現塑膠微粒和奈米塑膠可進入人體並穿過腸道的不透水屏障。科學家表示,這些粒子穿過屏障的過程很複雜,取決於粒子大小、表面化學性質,以及與之相互作用的細胞類型等因素。研究發現由蛋白質與其他生物分子組成的表面結構 (biomolecular corona) 會聚在塑膠微粒周圍,讓塑膠微粒進入大腦。

血腦屏障是人體最重要防禦系統之一。科學家擔心塑膠通過這堵牆,可能會對神經細胞產生毒性,導致全身出問題。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塑膠微粒和奈米塑膠對人類和環境的潛在危害,限制接觸和使用非常重要。研究刊登於《奈米材料》期刊

(首圖來源:Flickr/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