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分析陽光偏振模式,打造全新水下定位方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12 日 14:14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機器學習分析陽光偏振模式,打造全新水下定位方法


GPS 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縮寫,但只能用在確定陸地上的座標,GPS 無法穿透水面,因此現在科學家想開發水下可以使用的定位系統,透過深度神經網路分析陽光在水下偏振(polarization)的方式,找出水下定位新方法。

GPS 是計算用戶相對於四顆或更多衛星的位置,因此 GPS 只有在能夠接收衛星的無線訊號的前提下才能運作,至於水下,也不能小看水的隔絕效果,故潛水員、潛艇、遙控潛水設備等都無法在水下使用 GPS。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團隊認為,雖然液體會讓光偏振,但至少光在水中傳播效果比無線電波好太多了。光是種電磁波,在空氣中會朝多個方向散播,在水中光波會沿著單一平面、單一方向傳播,方樣則由陽光入射水面的角度決定,根據日期、太陽高度(時間)和地理位置而變化。

因此 UIUC 團隊首先用搭載特殊鏡頭的水下相機拍約 1,000 萬張照片,顯示出伊利諾伊州香檳市淡水湖(能見度 0.3 公尺)、佛羅里達群島的沿海水域(能見度 0.3~5 公尺)、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海灣(能見度 0.5 公尺)和北馬其頓國家的湖泊(能見度 10 公尺以上) 4 個地點的水下偏振模式。

團隊在不同天、不同時間、不同水深拍攝照片,水質從清澈到渾濁、白天還夜晚,每張照片都標有明確標示,最後團隊再以此建立資料庫,用於訓練神經網路,讓機器學習不同的偏振模式,之後才能預測各種變化。

之後就能夠根據日期、時間和偏振模式確定水下照片的地理位置,該系統目前的精確範圍為 40 至 50 公里,不過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之後範圍會再擴大,但有鑑於光無法穿透水下 300 公尺處,系統還是有深度限制。

UIUC 電機和電腦工程教授 Viktor Gruev 表示,我們首次展示該技術,可以在多種不同的條件在水下定位自己或相機,無論是在開闊的海域、清澈的水域還是能見度較低的水域,又或是白天、晚上,一旦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就可以開始探索並利用這些訊息探索水下世界。

(首圖來源:UI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