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全世界 IC 設計前段班都在成長,台灣不能鬆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12 日 8:25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聯發科:全世界 IC 設計前段班都在成長,台灣不能鬆懈


台灣 IC 製造發展成熟,聯發科 11 日表示,各種科技創新中的主要功能是由 IC 設計來定義,當世界前幾大 IC 設計公司年營收都在成長,台灣要繼續努力不能鬆懈,同時示警,相較美、歐、中、韓,台灣是理工人才唯一負成長區域。

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11日出席國科會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5週年啟動典禮,並發表專題演講。

梁伯嵩表示,全世界IC半導體營收在1990年約是510億美元,到2022年已成長至6,020億美元,預估到2030年會來到1兆美元,台灣一座小島之所以能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是因為抓住了「IC設計、IC製造分工」特色,有別於三星、英特爾的「垂直整合製造」(IDM)生產模式。

他指出,1980年代全世界IC都是IDM整合製造,台積電成立的1987年只有0.2%是分工製造,那時候台灣就開始進入這一市場,2000年占比來到9%,2021年占比已達35%,換言之,全世界IC有三分之一是由分工製造出來的,台灣可說是引領潮流。

梁伯嵩進一步表示,IC對整體科技產業具有高槓桿效應,現在主要的各種科技創新背後都有IC,而這裡面的主要功能都是由IC design(IC設計)來定義,所以可見IC應用在人工智慧(AI)、太空科技、金融科技、教育與醫療。

梁伯嵩直言,台灣在製造端已很成熟,接下來要繼續努力的就是IC設計端。

儘管如今台灣的IC設計已成為新台幣兆元產業,梁伯嵩說,但台灣不能鬆懈,因為過去數年世界前幾大IC設計公司年營收都在成長,包含高通(Qualcomm)、超微(AMD)。

同時,梁伯嵩說,台灣IC設計太著重在Logic(邏輯)的部分,邏輯IC在行動手機、消費性電子、PC所占比重,分別為28%、46%、64%,是目前台灣較擅長的領域。

相對地,梁伯嵩指出,企業/基礎建設(Enterprise/infrastructure)、工業、汽車等產品領域,邏輯IC比重分別為48%、28%、35%,台灣著墨不多。此外,在記憶體(memory)IC以及分離式元件(Discrete)、光電元件(Optoelectronic)也有空間再往前走。

梁伯嵩表示,IC發展遇到的挑戰愈來愈多,比如技術難度提升,1971年設計一款微處理器,電晶體數目僅2000多顆,現在聯發科的4奈米手機晶片,電晶體數目已有170億;再者,先進製程IC設計成本,比如工程師人力成本,也愈來愈高。

談及世界人才競爭議題,梁伯嵩指出,全台半導體產業約逾30萬人,其中5.2萬人從事IC設計,而IC設計需要素質較高的碩博士人才,不過,根據歐盟報告示警,相較於美、歐、中、韓,台灣是理工人才(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畢業生)唯一負成長的區域。

台灣科技發展仰賴IC設計、IC製造、IC系統技術三足鼎立,梁伯嵩說,目前IC製造方面做得非常好,有台積電、日月光等,但更重要的是強化IC設計,因為IC設計是設計出整個電子系統中的功能,另外再搭配台灣很強的ICT(資訊與通信科技)廠商,做成各種設備,穩固台灣半導體發展。

(作者:張璦;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