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勢力」蔚來裁員 10%:中國汽車業的寒冬與炎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13 日 8:3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充電站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電動車「新勢力」蔚來裁員 10%:中國汽車業的寒冬與炎夏


即使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經濟寒冬之風還是吹入中國車業市場。外資與中國合資車企最近受打擊,從廣汽三菱、福特中國、悅達起亞到奇瑞捷豹路虎,都裁員 15%~20%,中國市場到 10 月為止,除了 4~5 月銷售同期相比都衰退。這導致中國三家新勢力造車「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都面臨不同問題,又以蔚來最甚。

理想據稱去年就啟動瘦身計畫,今年第三季營收猛增 271%,淨利潤 28.1 億人民幣;小鵬汽車今年前兩季慘澹、第三季狀況也不太好;蔚來 4~6 月都不到萬輛交車,第二季虧損達 60.56 億人民幣,車價不低於 30 萬人民幣、以高價車目標為主的蔚來,第三季也開始大打折,同時加強行銷。

註:中國 BMW X1 價格約 28.89 萬至 34 萬人民幣、Model Y 後驅版 26.39 萬人民幣、長程版 29.99 萬人民幣起,供讀者參考。

比起其他「新勢力」,蔚來野心極大,工廠不但有大量機器人與自動化成本,如 10 月底開放民眾參觀的第二先進製造基地,讓用戶下單到拿車僅 21 天,還能滿足多種客製;蔚來汽車同時推出 AR 眼鏡,滿足車內用戶影音需求;蔚來還跟比亞迪一樣跨足電池研發、電動車換電系統,甚至插足手機市場,推出與車輛連動的智慧手機。

▲ 到 10 月為止的中國汽車銷量。(Source:汽車之家

多樣開發,來自地方政府投資者

任一計畫都有各巨頭霸占山頂,對蔚來等新公司負擔極重:蔚來第二季虧損 60.56 億人民幣,研發支出單季也達 33.4 億人民幣,連三季研發支出都突破 30 億人民幣。同時電動車換電服務、車主優質服務等都要花大量資金支撐。2022 年底財報顯示,蔚來現金與資產總價 455 億人民幣,但供應商與銀行負債總和 514 億人民幣。

蔚來如此「有底氣」地花錢,非常大的理由,當然就是中國各級政府支持,加上幾乎都是公營體系銀行,讓蔚來這類公司能實現新勢力造車夢。工業大城合肥就曾在 2019 年注資蔚來 70 億人民幣,取得 24% 股份;蔚來也在合肥政府牽線下,獲六大銀行授信 104 億人民幣。

但這些資金很快就燒完, 2018~2022 年虧損超過 446 億人民幣,2022 年每賣一台車就虧損 12 萬人民幣。今年中,蔚來宣布中國全境達成 1,500 座電動車換電站,以平均成本約 200 萬人民幣看,換電站成本高達 30 億人民幣;今年蔚來也投資 20 億人民幣興建 1,000 座換電站,新增成本都是投資也是負擔。

▲ 中國 YouTuber 的蔚來換電站評價與測試。

但換電站業務無法說停就停,畢竟能像加油讓車換電池,是蔚來重要戰略,不過除了建構換電站,雖然車主換電採訂閱制,但換電就有耗材、員工、充電等成本。如果靠換電營利,蔚來車輛銷售數量與換電訂閱數,很明顯無法讓換電服務有利潤,這戰略能否成功,還要看蔚來是否有效提高銷量。

6 月蔚來獲阿布達比政府旗下基金 CYVN 股份認購協議,透過發新股與舊股轉讓,使 CYVN 取得蔚來 7% 股權,同時發行 10 億美元可轉債。蔚來藉這些方式再次獲資金,但也需對投資人表態,畢竟公司戰略實在太花錢,大虧損下投資人自然需要蔚來證明如何止血,裁員可能就是向股東證明願意重整公司的方法。

▲ 蔚來五年股價走勢,從 2021 高峰跌落谷底。(Source:Google

歐洲車廠挹注與歐盟調查

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中國車廠可能無法全部通過危機,但歐洲車廠這幾年認為與中國車廠合作有利,且歐洲車廠也在中國市場有好成績。福斯集團 7 月以 7 億美元認購小鵬汽車 4.99% 股份,BMW 也打算在中國生產新電動車,並擴張瀋陽研發中心,對電動車市場而言,歐洲車廠認為中國是好開發市場。

《紐約時報》報導,瑞銀集團車業研究主管認為,中國車廠生產的汽車,將於 2030 年前占據全球汽車市場三分之一,中國車廠的歐洲市占率從 3% 增長到 20%。比亞迪與「蔚小鵬」等「猛攻」歐洲市場讓歐盟擔憂,開始調查進入歐洲的中國車廠,想確認中國電動車商獲政府補助是否涉及不正當競爭,調查結果可能會讓歐盟決定是否對中國汽車進口加徵關稅。

但歐洲與中國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會導致情況複雜化,如果歐洲採取行動,中國很可能會報復,更甚者產生新貿易戰。就算歐洲討不了好處,中國車廠在中東、拉丁美洲市場銷量也猛增。

中國汽車只在一個市場舉步維艱,就是還在打貿易戰的美國。川普 2018 年加徵汽車進口關稅 25%,拜登電動車補助更直接排除中國產電動車。

▲ 10 月中國電動車銷量排行與價格。(Source:車主之家

中國汽車發展趨勢不可擋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高鐵與地鐵基建發達、加上滴滴打車等網約車服務盛行,是中國汽車市場從高峰退縮的主因。不過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中國發達城市嚴重的塞車問題,中國主要城市都有數千萬人工作居住,主要商業區塞車問題四處可見,逼中國政府不得不採取限購、車牌號碼單雙日通行等減少塞車問題。

這些都潛移默化影響中國汽車市場,但中國政府為了讓經濟高速發展產能持續發揮作用,避免之後更嚴重的經濟衰退,勢必得持續讓中國車廠向外發展。

虧損但堅持發展的蔚來、小鵬;擁有電動車重要技術的比亞迪、已成為世界重要車廠的吉利控股集團,正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兩極縮影,且持續影響全球汽車市場。

(首圖來源:NI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