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博弈轉戰 AI 手機,專家:中國很難彎道超車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3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手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中博弈轉戰 AI 手機,專家:中國很難彎道超車


全球手機巨頭正競相布局 AI 領域,生成式 AI 從雲端「落實」到行動設備,被認為是 2024 年手機產業變革的關鍵。未來消費者不需要坐在電腦前、也不需要將資料透過網路傳輸到雲端後續處理,手機就能享受生成式 AI 的便利性。

在中國手機大廠紛紛端出AI戰略後,也預示中美科技博弈進入通訊手機產業。但中國智慧業內人士直言中國「硬體技術」是劣勢,專家亦認為AI手機供應鏈和生態系統仍是美國天下,中國仍難以彎道超車。

中國科創板日報1月18日報導,2024將迎來AI手機元年。OPPO宣告成立AI中心,魅族停止開發傳統智慧手機,兩者全力投入將AI技術融入手機作業系統,另外包括榮耀、Vivo、小米等中國手機廠商皆先後推出手機應用AI大模型。

以前用來辨識資料的「判別式AI」現在升級成能創作內容的生成式AI。在杭州的一家智慧科技公司技術長孫先生解釋,過去的AI能判斷文章好不好,現在它能寫文章、創作圖像、音樂和影片。

目前智慧手機裡常見的「語音助理」常被詬病是固化的「機械問答」,生成式AI能透過語言大模型進行學習,增強對用戶指令的理解。未來手機角色將從工具變成助理,不僅把工作事項列出來,還能依據個人喜好幫忙做選擇。中國中新網2月26日報導OPPO首席產品長劉作虎形容,「繼功能型手機和智慧手機之後,AI手機將代表手機產業的第三次重大變革階段」。

大語言模式戰國時代

台北數位科技產業資深顧問陳子昂表示,生成式AI手機將會改變商務、行銷、金融、教育、醫療和汽車等產業,而生成式AI的決勝點是大語言模型,也就是用圖文和影音資料,進行機器深度學習的訓練模型。

由於目前生成式AI運算能力仰賴晶片,中國若能降低算力需求,將不受美國晶片禁制令的牽制。陳子昂對美國之音說:「現在美中兩強都在積極地把它的大語言模型、算法盡量縮小,盡量不要使用到大量的算力,就能夠在未來生成式AI決勝負。美國在這一部分目前是領先中國,不論是在大語言模型、還是在算法這部分,可是中國具有軟體人才數量上的優勢。」

上海市場大數據庫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常喬雨表示,將來AI手機競爭重點會集中AI創新應用。雖然蘋果(Apple)尚未推出與OpenAI的ChatGPT或Google的Gemini等競爭的大語言模型產品,但蘋果據傳已取消了電動車計畫,研究經費將轉投生成式AI。同時,華為在高階手機HarmonyOS 4中全面連接AI大模型,加強智慧助理的個人化服務能力,較勁意味濃厚。

美中手機產業進入AI「晶片戰」時代

常喬雨分析,中國有三產業優勢。一是中國擁有從晶片設計到生產,再到終端設備製造的完整生成式AI產業鏈,全球罕見。結合較低人力成本,使中國生產成本和產業鏈完整度占競爭優勢;再者,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為生成式AI產業鏈提供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最後,中國政府制定清晰政策,有助產業鏈發展。

然手機晶片的精密程度、性能要求比工業晶片高,屬於最尖端晶片,是技術集大成。因議題敏感不便透露名字的孫先生直言,中國AI手機技術硬傷在硬體技術。他說:「中國最大優勢,就是應用場景和資料庫累積。大語言模型已成熟情況下,一體化體驗會比國外快。劣勢就是硬體,算力不足。創新也不足,突破某項技術很難。」

他認為中國應用軟體搭配國外製晶片是目前中國能採用的模式。

同樣點出中國劣勢的還有台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他認為中國發展生成式AI的致命傷是晶片製造,如中國手機品牌小米、OPPO、Vivo都有不錯硬體,但晶片仍得依賴美系高通和台灣聯發科。

楊瑞臨指出,2月26日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4)AI手機最新發展,台灣半導體大廠聯發科技展示旗艦行動晶片天璣9300最新AI處理器,首見手機端即時產生AI影片。中國小米14 Ultra的AI手機強化深度學習結合照相功能,但只是AI再進化,並非生成式AI應用。

中國中芯國際目前製程最高為7奈米,《金融時報》2月報導中芯國際今年開始生產5奈米,但普遍預期良率低、成本高,不具市場吸引力。尤其AI手機屬於大眾產品,若將晶片高成本轉嫁,會使中國AI手機價格飆升,失去國際競爭力。

目前全世界主流作業系統掌握在Google和蘋果兩大公司的Android和iOS。楊瑞臨說:「不管最先進製程、生成式AI晶片設計,或AI手機作業系統,中國都落後美國非常非常多。」

中國生成式AI產品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常喬雨直言在原創性技術、資本支援、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與美國仍有差距。中國需加強投資和改革,特別硬體生產。

手機應用軟體的百花齊放與衰退

楊瑞臨預測全世界的應用軟體開發商將聚焦在生成式AI的應用程式,未來半年將會百花齊放,包含iPhone和中國手機大廠也預期在下半年推出旗艦AI手機。

中國資通訊產業網路平台愛集微指出,AI手機興起後將有三大趨勢,含搭載全新人機互動的個人化操作系統、設備趨向「去App化」,以及智慧手機逐步退場。

孫先生也預測AI手機將帶來應用程式的衰退,手機本體就是「超級應用程式」,提供中央服務,透過語音指令就能執行所有需求,不再需要安裝零散的應用程式。

但中國AI手機產業也有限制,常喬雨表示像是AI手機的標準尚未形成共識,可能導致市場混亂。而且獲利模式尚不明朗,企業布局可能面臨市場不確定性。此外,AI手機對硬體支撐能力有更高要求,可能導致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力下降。

智慧手機退役時刻?

隨著生成式AI技術不斷突破,成長了消費者對手機服務的需求,手機產業升級與競爭壓力促使變革,造就了中國生成式AI進軍通訊手機產業。常喬雨指出中國政府政策支持與投資環境提供AI產業保障,例如深圳對AI創業企業實施稅收減免,研發資金鋪設等,創造了AI產業化有利條件。

美國研究機構IDC預測,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預期達1.7億支,占全球手機市場15%。做為對比,2023年全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71億支,創近10年最低。

(本文由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