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萊塢電影衰退,會影響中國電影票房成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26 日 8:0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網路 , 電子娛樂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衰退,會影響中國電影票房成長?


2023 年北美總票房 89 億美元,超過中國 77 億美元,持續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寶座。雖然這個票房數字遠高於 2022 年 73.6 億與 2021 年 44.8 億美元,但仍然沒有恢復到疫情前 110 億美元,甚至 2005 年 88 億美元後新低點(未計算通膨)。

上映數量是重要指標,去年北美共 588 部電影上映,數量遠低於 2019 年 910 部,除了經濟衰退、票房不振等問題,去年電影罷工讓電影廠商遭受重創,也導致電影製作長期停擺,也讓許多電影需要延後且難補拍。迪士尼就受影響,導致〈阿凡達 3〉、〈刀鋒戰士〉等拍攝計畫延宕。

大罷工的漫長談判彰顯長期不對等,原本大廠可能認為只要拖時間工會就會屈服,但真正影響電影時程後才開始認真對待罷工。2023 年成本超過 2 億美元的大成本電影,只有〈銀河異攻隊 3〉與〈玩命關頭 10〉賺到錢,大放異彩的票房龍頭〈芭比〉、〈超級瑪莉歐兄弟〉電影版、〈奧本海默〉等成本都約 1 億美元。

▲ 2023 全球賣座前三名的電影製作成本都在 1 億美元左右。(Source:Box Office

這幾年漫威趨弱,許多媒體與評論開始唱衰超級英雄電影,認為超英電影時代已過去,迪士尼執行長艾格也多次駁斥這說法,認為主要還是內容問題,並暗示漫威將進行改革。但很明顯,去年大片風潮已與以往不同,不斷砸數億美元的大片製作,開始讓觀眾有審美疲勞感。

即便 2023 年票房成長還未恢復到最高水準,但 Variety 評價比起超英電影獨霸,2023 年十大電影終於不一樣,除了〈銀河異攻隊 3〉,傳統超英電影幾乎全軍覆沒票房失利,也讓原創電影熱賣更顯突出。過去幾年裡,好萊塢的高層前仆後繼地砸錢堆高特效與 IP,只為能夠模仿站立在好萊塢頂端的漫威工作室,還想盡辦法將政治正確的思想以拙劣的手法置入電影中,相比於〈芭比〉原創帶來的多元文化衝擊,在超英電影中的那些政治正確思想反被歸咎在讓票房失利的原因中。

被強迫塞入電影中的西方政治正確,就如同下「多元文化」指導棋給東方觀眾一樣,很難為東方觀眾所「共情」。尤其是中國市場,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

貿易戰後的電影市場影響

在貿易戰之後,中美的關係降到了史上最低點,而這也影響了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發展──有多部電影無法即時獲得中國政府批准上映。根據紐約時報撰寫專文指出,在全球賣翻的〈奧本海默〉與〈芭比〉都沒有打入中國電影的票房 30 名內,認為中美間的競爭讓中國政府開始推進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且都拿 2021 年上映的愛國電影〈長津湖〉做例子──認為這種抗美故事能推上中國史上第一賣座電影,主要是因為裡面傳達的抗美思想。

但其實在 2014 年的〈變形金剛 4〉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已經沒有拿下過中國票房第一,即使是 2019 年突破多項票房記錄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也輸給了中國本土製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與〈流浪地球〉兩部電影;2023 年最熱賣的〈阿凡達:水之道〉甚至只能排上 20 名,同年最熱賣的好萊塢電影是〈玩命關頭10〉,排名第 12。

換句話說,其實中國很久以前就是一個以本土製電影為主的市場,畢竟他們仍然有一定的票房實力、足以撐起一定規模的電影製作。根據艾媒報告的統計指出,2017 年外國電影票房在中國的占比為 46.2%,到 2019 年已經下降至 36%。而 2020 疫情第一年在有多部好萊塢電影未過審上映的狀況下,外國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占比直接降至 16.3 %,但 2020 年的中國電影總票房也就 28 億美元,直接從 2019 年的 89 億美元狠降近七成,電影上映數量為 294 部──遠低於 2019 年的 548 部(國產為 422 部)。

▲ 2023 年其實中國本地電影的票房基本與 2019 持平,反而是進口電影表現不佳。(Source:Sohu

換句話說,過往在外國電影票房占比為 30 至 40 % 的時代,中國票房的增加速度極快,在 2019 年時達到了 89 億美元。合理來說,電影市場大小與上映的電影數量有一定關連(顯示創作能量充足),但中國在 2023 年的電影上映數量為 563 部,其中國產電影為 432 部,與 2019 年的比例相當,但票房只達到 76 億美元,仍低於 2019 年的 89 億美元票房。在數量相等的狀況票房卻減少的狀況下,唯一的解釋就是「進口電影的票房表現不夠好」,所以才導致中國電影的票房數字無法有效提升、超越疫情前的水準。

電影的文化入侵仍不如好萊塢

比起 21 世紀開頭 10 年,中國的電影已有長足進步,無論是特效、題材等,即使在中國政府的嚴格審查之下,中國電影票房仍能在愛國戰爭以外的題材有所發展。但光以美中兩大電影市場的狀況來看,就能知道好萊塢仍然在全球電影市場有極大的影響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串流服務能夠持續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因為好萊塢的電影早已文化入侵到全球市場,且目前還沒有第二個地區或國家的電影能夠達到好萊塢的成就,且也是因為這樣,只有好萊塢的串流服務能夠入侵世界地區、與其他國家的地區性串流競爭。

但這也造成一旦好萊塢積弱不振,就會導致全球的電影票房衰退。表面上串流的興起,讓好萊塢的預算得以流竄到全世界、扶植當地的電影市場。表面上 Netflix、Disney+ 等持有大量資金的串流服務,以高於美國以外市場的行情培養了各國地區的電影人,但其實他們也養大了其他國家電影人的胃口,全面提升了電影、影集的製作水準與成本,但本身的電影市場卻無法支持如好萊塢水準的高額製作成本,結果就是仍然只有好萊塢或美國的資金得以拍出一定水準的電影。

好萊塢的電影廠商用高額成本製作電影進行競爭,系列電影不斷製作、舊瓶裝新酒只為服務老觀眾以獲得票房保證,但最終在電影業因為某些題材或製作方式過度膨脹、導致逐步衰敗的同時,如〈芭比〉、〈奧本海默〉、〈瑪莉歐兄弟〉等電影的成功,也意味著觀眾開始想要全新的題材,那種拍出一堆續集的電影模式雖然不會從市場上消失,但已經不會再成為電影市場的萬靈丹了。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