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調查:對 AI 感到憂心?這些國家特別焦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7 日 7:5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政策 , 科技生活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史丹佛大學調查:對 AI 感到憂心?這些國家特別焦慮


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最新發布的「人工智慧指數報告」(AI Index Report),這份報告內關於全球對 AI 態度的調查,透漏了大眾對於 AI 未來影響的不同看法。

澳洲、英國:擔憂工作機會流失、失去個人自主權

不同國家對於AI的接受度和態度呈現出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在澳洲和英國,有高達65%的人表達了對AI的焦慮感,這一比例在全球最高;相反的,日本則顯示出對AI的高度接受度,僅有23%的人表示擔憂。這個統計數據的落差,為我們檢視影響大眾對AI看法的文化、社會等因素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角度。可能反映文化背景和教育普及在形塑大眾對科技接受度中的重要作用,也突顯不同政府在制定AI政策時需要考慮的社會心理因素。

澳洲和英國對於AI的擔憂程度高得驚人,疑慮可以歸因於幾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首先,AI在各領域的大量使用,例如就業、醫療和隱私,引發了人們對工作機會流失、倫理困境以及個人自主權喪失的擔憂。此外,這些國家的教育和監管制度可能不足以讓大眾為邁向更依賴AI的社會做好準備或消除疑慮。

日本:AI是增進社會福祉而非取代人類角色的措施

日本則只有 23% 的民眾感到擔憂,這可能源於日本獨特的人文歷史以及與科技和機器人的關係。與澳洲和英國不同,日本媒體和流行文化經常將機器人和AI描繪成友好的同伴或得力的助手,塑造了更加正向的大眾觀感。

這種文化上的接受,加上日本積極主動地將AI融入日常生活,以及政府的明確支持和強調AI增進社會福祉而非取代人類角色的措施,都讓日本大眾接受擁抱AI。尤其是日本教育系統非常重視科學和技術,使大眾更深刻理解科技進步,歡迎新科技的到來。

政策將影響民意如何看待AI

政策、民意與AI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形塑現代科技治理論述的核心。尤其當AI日益融入日常生活,規範其使用的政策將極大影響大眾觀感與信任度。像是個人資料保護法、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以及規範人臉辨識技術使用的規則,不僅是監管架構,也是政府意圖與有效性的重要指標。這些政策的透明度及公眾參與其制定的程度,深深影響了AI在民眾心中的觀感與接受度。

讓我們以美國自動駕駛汽車的監管為例,探討政策如何同時推動和阻礙AI技術的發展及影響大眾觀感。美國藉由制定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法規,加州車輛管理局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和設置,要求汽車需符合特定安全標準、報告事故並且需要主動揭露自動系統在運作期間停用的情況。

這種透明度增強了大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信心,有助於培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良好觀感。加州已成為制定明確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和設置標準指引的先驅,這些政策不僅促進了當地的創新,亦為其他有意扶植類似科技進展的州和國家樹立標準。

標準一致才不會讓大眾混亂

儘管加州證明了明確可遵循的法規,可大幅推進科技發展並提升大眾信心,但整體政策效力仍因缺乏全國的一致性而受到減損。舉例來說,儘管加州要求詳細報告解除自動系統和事故情況,但其他州可能有更寬鬆的要求,甚至完全沒有相關規定。這種不一致可能會混淆消費者,並削弱大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因為在不同州之間,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認知往往有所差異。此外,缺乏統一標準也可能阻礙AI企業應對全國性法規,例如與自動駕駛汽車所收集資料相關的隱私議題,或涉及自動駕駛和非自動駕駛車輛的事故責任問題。

隨著AI持續改變世界,規範其應用的政策將在極大程度上決定民意走向。有效政策應以透明、包容的執行方式,才能培養大眾對AI更為理解及正面的態度。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努力讓大眾有機會參與AI的治理,讓政策更符合大眾期待,確保AI融入社會的過程更為順利。

(首圖來源:freepi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