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 2 奈米大戰冠軍相?英特爾 Intel 18A 效能領先,台積電 N2 電晶體密度奪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4 日 6:00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誰有 2 奈米大戰冠軍相?英特爾 Intel 18A 效能領先,台積電 N2 電晶體密度奪冠

外媒 Tom′s hardware 引用 TechInsights 和 SemiWiki 研究單位公布,英特爾和台積電在國際電子設備會議 (IEDM) 揭露 Intel 18A和 N2 製程細節。TechInsights 資料指出,英特爾 Intel 18A 性能更好,台積電 N2 電晶體密度更高。

TechInsights 分析,台積電 N2 製程高密度 (HD) 標準單元電晶體密度有明顯優勢,達 313MTr/mm²,遠超過英特爾 Intel 18A 238MTr/mm²,以及三星 SF2 / SF3P 的 231MTr/mm²。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數據僅限於高密度 (HD) 標準單元。但現代高性能處理器通常會使用高密度 (HD)、高性能 (HP) 和低功耗 (LP) 標準單元來混合,以及如台積電 FinFlex 和 NanoFlex 等。尚不清楚英特爾和台積電在 HP 和 LP 標準單元比較,可推測 N2 製程電晶體密度有領先地位,但差距可能不像 HD 標準單元那麼大。

英特爾 Intel 18A 製程還支援 PowerVia 背面供電網路,儘管並非所有 Intel 18A 製程晶片都會用此技術,但效能和電晶體密度仍有優勢。TechInsights 仍認為,英特爾 Intel 18A 效能領先台積電 N2 和三星 SF2。但結果因比較法有爭議。TechInsights 以台積電 N16FF 和三星 14 奈米為基準,加上兩家公司宣布的節點到節點效能提升推測,這結果可能有待未來證明。

因為英特爾專注於製造高效能處理器,因此 Intel 18A 製程可能更注重效能和功耗效率,而非 HD 電晶體密度。TechInsights 分析師指出,採用台積電 N2 製程的晶片將比類似三星的 SF2 晶片消耗更少的電力,因為台積電近年來在功耗效率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至於,Intel 18A 雖然目前還不確定其功耗表現,但至少在這一方面應該會有優勢。

Intel 18A 預定年中量產,生產 Core Ultra 3 系列 Panther Lake 處理器,年底上市。台積電 N2 年底量產,首批產品最快要 2026 年中才會上市,大眾市場產品則要到 2026 年秋季。最後三星 SF2 未明確指出量產時間,僅表示是 2025 年。

(首圖來源:英特爾)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