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讓台積電兩三年內獨大,為何陳立武決定放棄 Intel 18A 轉攻 14A?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4 日 10:31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寧讓台積電兩三年內獨大,為何陳立武決定放棄 Intel 18A 轉攻 14A?

市場消息傳出,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考慮停止向晶圓代工客戶推廣 18A 製程,重心轉放在下代 14A 製程,以爭取蘋果或 NVIDIA 這類大客戶訂單。

英特爾發言人表示,不對市場傳聞與臆測發表評論。公司致力強化技術藍圖、滿足客戶需求,並改善財務狀況。

陳立武建議應將更多資源投入下代 14A 製程,2027 年進入風險試產、2028 年量產。考量 14A 時程,目前正是開始向潛在晶圓代工客戶推廣的關鍵時機。兩位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預估 14A 某些方面能超越台積電,可爭取蘋果與 NVIDIA 這類台積電的大型客戶。

外媒 Tom′s Hardware 認為,如果消息屬實,將是英特爾連兩個製程節點選擇淡出,將對晶圓代工業務造成影響,甚至等於幾年內退出晶圓代工市場。

Intel 14A 採 RibbonFET 2 電晶體及 PowerDirect 直接接觸供電(direct contact power delivery),奠基於 Intel 18A 的 PowerVia 背部供電發展。

英特爾若放棄 18A 外部代工,台積電兩三年內無敵手

如果英特爾放棄銷售 18A 與 18A-P 製程,可能需要承擔大規模損失。產業分析師認為,最終費用可能高達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猜測英特爾邏輯,可能是為了限制 18A 潛在客戶數量,降低公司營運成本。目前執行 Intel 20A、18A 與 14A 的大多數設備(除 High-NA EUV 設備外)已部署美國奧勒岡州廠及亞利桑那州廠。正式啟用後,便必須算入折舊成本,若暫時不啟用,有助訂單前景未明下節省支出。

此外,不代工 18A 與 18A-P,英特爾就能節省支援第三方電路打樣、量產與量產爬坡時的工程資源。

然而,這也意味客戶兩三年內幾乎只剩台積電 N2、N2P、A16 製程可選,不利建立潛在客戶對 Intel 14A、3-T/3-E、與聯電合作的 12 奈米等信心。

英特爾放棄 18A 製程,是市場需求不如預期?

另一方面,英特爾策略可能也與市場需求有限脫離不了關係。

儘管 18A 對英特爾自家產品(如 Panther Lake 筆電處理器)仍然關鍵,但第三方需求明顯有限,目前僅亞馬遜、微軟與美國國防部(U.S. Department of Defence)確認採用,博通與 NVIDIA 雖正在測試英特爾最新製程,但未承諾用於實際產品。

路透社報導,陳立武已要求英特爾團隊準備提案,今秋與董事會討論,選項之一可能是停止爭取 18A 新客戶,但考量牽涉規模與複雜性,最終決策可能要等到董事會稍後再度召開時才會出爐。

即便英特爾最終決定將 18A 從代工選項移除,仍會生產已採用 18A 的自家產品,也會履行已承諾的少量訂單,如亞馬遜與微軟等客戶需求。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