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英特爾(Intel)與 GPU 龍頭輝達(Nvidia)達成的震驚業界重大合作案,這引發了市場對於英特爾是否取得輝達代工訂單,以及既有產品藍圖是否會因此改變的廣泛討論。然而,英特爾方面已明確表態,這項與輝達的合作將不會改變其現有的產品發展藍圖,而是以一種「加法」的形式,為其產品線注入新的活力與可能性。另外,在代工方面,兩家公司都將持續與合作夥伴台積電合作。
在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合作消息發布稍後舉行的記者會上,陳立武所傳遞的核心訊息是,輝達的 GPU 晶片組將是其產品英特爾的「補充」(add),而非「取代」(replace)。至於,在晶圓代工的部分,黃仁勳表示,輝達和英特爾都是台積電的成功客戶,而台積電也是世界一流的代工廠,能夠滿足各種需求。台積電的魔力無可言喻。但如今,輝達與英特爾的合作將完全專注於為資料中心打造可連接輝達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 CPU。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則是指出,我們雙方仍然非常尊重台積電,並將繼續與他們合作。英特爾仍將致力於 intel 18A 和 14A 的研發,看看未來能否投入使用。
所以,此次合作的關鍵內容,包括輝達對英特爾進行了高達 50 億美元的策略性投資。更具技術實質意義的是,輝達計劃向英特爾供應其領先的 RTX GPU,這些高性能晶片將被整合應用於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 (CPUs)中,這無疑是兩大半導體巨頭之間一項深具戰略意義的技術結盟。
然而,這項合作案浮現後,外界隨即聚焦於其可能帶來的兩大潛在影響。首先,由於 RTX GPU所能提供的額外功能上,合作有可能重塑英特爾針對筆記型電腦晶片的行動產品藍圖。其次,部分觀點認為,此舉可能威脅到英特爾目前正在積極開發的 Arc 繪圖核心,包括其獨立顯示卡(standalone discrete GPUs)產品線以及整合型晶片(integrated chips)的發展。
針對這些市場疑慮,英特爾方面明確指出,目前不討論具體的產品藍圖,但這次合作是對英特爾藍圖的補充,英特爾將繼續提供 GPU 產品。儘管外界對於 Arc 繪圖核心的未來發展是否能持續發展仍抱持疑問,部分原因在於英特爾聲稱將「繼續」提供 GPU 產品的說法,聽起來略顯模糊。然而,英特爾在行動產品發展方面則展現出更為堅定的立場,強調消費者所熟悉的行動產品藍圖將維持不變。
根據英特爾當前的公開產品藍圖顯示,其下一代主要處理器「Panther Lake」預計將於 2025 年秋季首次亮相,並可能在 2026 年初開始出貨。英特爾已就這款晶片進行了數月的討論,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計畫會有所改變。此外,英特爾也已公開披露了「Nova Lake」,這款被定位為下一代之後的行動處理器,預計將於 2026 年末問世,並可能在 2027 年初進入筆記型電腦市場。這些既定計畫都將繼續按照原定時程推進,不受與輝達合作的影響。
另外,英特爾方面傳達的核心訊息是,與輝達合作所產生的任何成果都將是「加法的」(additive)。這代表著,英特爾的產品藍圖上將會新增額外的產品,而非替換現有計畫。這些新增的產品預期將是針對消費者、遊戲玩家、創作者和商業市場的高階(premium)產品。市場人士表示,這聽起來像英特爾可能會在其既有的產品線上,增加一個高階版本或額外的選項。例如,第一代 Meteor Lake 系列的 Core Ultra 晶片被設計為帶有特定的 GPU 晶片。因此,消費者或許可以想像,未來英特爾可能會推出一款處理器,其 GPU 晶片組的選擇可以是由英特爾自家的 Arc 晶片,或者是採用由輝達設計的替代方案。不過,這種可能性是否能實現,以及具體將如何實施,目前仍是未知數。
黃仁勳最後透露,英特爾與輝達已經就這項策略性合作案努力了大約一年之久。儘管合作已進行一段時間,但目前預計短期內不會獲得太多關於未來產品的具體細節資訊。另外,針對外界關心的,美國總統川普是否在合作案幕後可能扮演的角色時,黃仁勳則是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川普政府根本沒有參與這項合作。但黃仁勳強調,美國政府當然會支持。而且,我今天告訴(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這個消息,他對兩家美國公司的合作感到非常興奮。
(首圖來源:視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