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呂 維振

呂 維振

About 呂 維振

關注醫療與生物科技、公共衛生與醫療政策、尖端科技與數位娛樂。 探索親子與電子遊戲眾多現象。 關注當前台灣教育、政治、環境等議題。

丹麥研究找到新的肥胖遺傳基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5 日 15:1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丹麥哥本哈根的科學家歷經四年時間,透過觀察與紀錄1200隻豬的飲食行為,找到了新的會引發肥胖的基因。這當然會適用在人類身上,因為人與豬的腸道系統類似。之所以不直接研究人,是因為人的飲食習慣彼此差異太大,讓實驗會因為變數太多而失敗。 繼續閱讀..

DEET 替代物現身 未來可擴及植物蟲害防治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4 日 16:4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市售防蚊液裡主要成份 DEET,是經過科學證明有助驅蚊的物質,但它對人體也有不良的影響,且目前已知道蚊蟲在某些情形下會對DEET產生抗性。如今科學家透過研究昆蟲的嗅覺受體,找到了能夠干擾蚊蟲叮咬人類的關鍵,並且發現了三種安全的化合物可以取代 DEET,可以用來防止瘧疾、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及黃熱病的傳播,未來甚至有機會應用到植物蟲害防治。 繼續閱讀..

老人家稍微胖一點比較好嗎?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3 日 18:0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熱門網摘 , 醫療科技

減重資訊看多了,可能大家都覺得愈瘦愈好,不過最近有研究指出老人家稍微胖一點比較好,還舉例說稍微胖一點,如果生了大病還有足夠的能量可以消耗。

其中一份研究顯示,比標準BMI指數(25)重一點的27的人,活的時間會比標準體重或更瘦的人要久一點。雖然如此,這些研究都強調,稍微胖一點跟過胖不能混為一談,多運動還是對身體有益。

(Opening Photo Credit: CDC/ Amanda Mills)

相關資訊
Weighty Issue: Is It Healthy for Seniors to be a Little Overweight? | LiveScience.

暈手機? iOS 7 造成小幅度災情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2 日 18:13 | 分類 iOS , 手機 , 會員專區

說真的,看到全新面貌的 iOS 7,你有沒有覺得作噁?噢,不是說它難看到令人慘不忍睹,而是真的覺得身體不舒服。雖然對大部份使用者來說這應該不是個問題,不過從 iOS 7 開放下載至今,蘋果的客服已經累積近20個有關 iOS 7 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客訴,到底發生什麼事? 繼續閱讀..

基因特徵重分類 癌症療法將大幅增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1 日 17:5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人們對於「癌症」的印象似乎只有一種:致命、會擴散、很難治的病。其實癌症是很多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的病症總稱,到目前為止醫師必須透過活體組織切片的方式確認是否為癌症,但這個方法即將過時。透過基因組學,科學家已經可以透過分子層級的變異找到解答,不但能藉此找到更多致癌基因,甚至還能將癌症重新分類,在現有的基礎上馬上創造出更多療法。 繼續閱讀..

生活壓力增加21%患阿茲海默症機率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1 日 10:2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熱門網摘 , 醫療科技

瑞典一項研究顯示,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壓力的人們─離婚、喪偶、失業等,得到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痴呆症的機率會變高。

這項研究指出,中年階段生活如果遭逢心理方面的壓力,在往後四十年裡增加21%機率得到阿茲海默症,增加15%機率得到任何一種痴呆症。兩個數字都已經考慮到其他已知的因素,例如吸菸、喝酒或家族史。

壓力同樣會讓人感覺沮喪、緊張、焦慮等情緒,但這些情緒與痴呆症的關聯並不明確,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因為心理壓力改變某些生理因素的結果。

原文出處
Divorce & Other Life Stressors Linked with Dementia | LiveScience

(Opening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研究解開阿茲海默症蛋白質堆積之謎 睡眠不足也有關
未來可透過驗血早期發現阿茲海默症

1.2‰新生兒發病 新藥抑制 CMV 不損免疫功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30 日 10:3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已開發國家約有0.2%至2.4%的新生兒先天感染「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其中約一成發病,嚴重感染的死亡率達三成,即使治癒,九成可能會有發展遲緩、聽覺與視覺障礙、癲癇等後遺症。面對這項新生兒感染常見的原因,並非沒有藥物治療,而是不夠好,它們可以抑制病毒,但同樣也抑制了免疫系統。Chimerix 實驗中的 CMX001 不但與現有藥物具備同樣效用,還不會降低白血球數量,對於發病的新生兒與免疫力缺乏的病患都是福音。 繼續閱讀..

心律調節器被駭怎麼辦? 你的心跳就是密碼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26 日 16:2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心律不整的患者配戴植入體內的心律調節器,隨時監控並調整心跳,但此類裝置其實並不安全,它有可能會傷害人體組織,有可能沒電,甚至有可能駭客入侵進而害死患者。科學家利用病患自己的心跳當密碼,可以大幅減少植入式醫療裝置反而變成殺人工具的問題,而從幹細胞中培養出光敏感心肌細胞,甚至可能與原生細胞共存,完全取代植入裝置的功用。 繼續閱讀..

減肥成功又復胖? 高脂飲食讓胃覺得沒吃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25 日 17:36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相信許多人都曾下過決心減肥,也成功減了好幾公斤重量,但往往噩夢就會來臨:復胖。不要太責怪自己,有時候這不是你的錯。科學家發現一些肥胖的人,胃部通知腦部「已經吃飽了」的機制失效,這將造成人們不易節制飲食,復胖也就不意外了。 繼續閱讀..

行動裝置遊戲受社群行為牽引 9成重度玩家超愛分享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18 日 18:34 | 分類 app , 平板電腦 , 手機

遊戲市場研究機構 EEDAR 資深分析師 Patrick Walker 指出,行動裝置上的遊戲市場,超過50%掌握在只有5%的重度玩家手上,重度玩家高度參與的社群行為,將成為遊戲公司獲利的關鍵,遊戲的設計應著重在重度玩家的成就動機以及與朋友之間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要設計便利且有誘因的管道,讓他們樂於推廣遊戲。 繼續閱讀..

3D列印你的肝臟 或可避免醫療糾紛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17 日 13:00 | 分類 3D列印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利用 3D 列印技術生出器官移植所需要的組織或器官,一直是再生醫學裡為人注目的方向,雖然我們在之前的報導就已提到,面對某些結構較複雜的器官,3D 列印還未到真正實用階段,不過這不代表 3D 列印對治病沒什麼用處。事實上,日本神戶大學一位醫師就拿著一顆來自真實肝臟的 3D 列印「影本」做研究,以便在真正手術前先做好規劃。 繼續閱讀..

恐懼死亡的總裁 基因研究協助擺脫家族病史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12 日 13: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人類恐懼死亡,但除非死到臨頭,否則不會無緣無故拿出來庸人自擾。然而,如果有家族病史,即使貴為企業總裁,也天天生活在死亡恐懼中。Rick Del Sontro 便是一個典型案例,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他,每天努力運動、遠離紅肉、香菸,血壓與膽固醇都很低,身材與體能好到可以參加鐵人三項,但他仍然步上家族成員的後塵,得了冠狀動脈心臟病。 繼續閱讀..

裝上一顆藍「牙」 監測你的健康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9 月 11 日 13: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先正經一點思考這個問題:講到穿戴式的科技裝置,你想到什麼?好,蘋果的 iWatchGoogle Glass、三星的 Galaxy GearSONY Smartwatch、果殼電子的 GEAK Watch、高通的Toq、Kickstarter 起家的 Pebble,運動健康主題的有Jawbone UP、Fitbit flex、Motorola 的 MOTOCAV、Garmin Forerunner、Nike Fuelband、adidas miCoach等,之前沒有成功的微軟LG 也都說要再推手錶,連郭董、華碩、Intel、Dell 也都打算跟進。除了一款眼鏡,其他都是手錶或腕帶,不過台大教授朱浩華研究的穿戴式裝置,相對來講就更為稀奇也令人好奇了:牙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