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自動化

AI 機器人動起來!全球前十大科技基金今年來飆 16% 以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25 日 12: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自動化

ChatGPT 帶來機器人與產業自動化新一波浪潮,Robo 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指數延續 2022 年 11 月以來的反彈走勢,第一金投信指出,美國升息到頂後,資金將更偏好成長動能的科技類股,AI 機器人自動化運用從製造業、服務業領域,再進到知識、設計等產業,軟體的研發、進步,帶來硬體規格的升級需求等,研判 AI 機器人、自動產業後續仍可望持續迎來新的成長動能。

繼續閱讀..

AI 衝擊白領工作,專家點出不易受自動化影響職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22 日 11:2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自動化

人工智慧(AI)近來成為火熱話題,其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也相當引人關注,美國知名主持人麥克羅(Mike Lowe)表示,AI 將衝擊白領工作,並呼籲勞工學習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技能;高盛也於近期發表研究點出較不易受 AI 影響的職位。 繼續閱讀..

縮短商品與顧客的距離,亞馬遜用 AI 加速履約及交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18 日 7: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Amazon , 機器人

亞馬遜(Amazon)正在運用 AI 人工智慧優化庫存配置,以預測哪些產品在哪裡出現需求,進而提升整體交貨速度,同時將繁重和重複性的訂單處理工作交由協作機器人處理。面對 AI 與機器會有搶走人類飯碗的疑慮與質疑時,亞馬遜認為,這是一種轉變,而非替代。  繼續閱讀..

日立永大滿週年拚高速電梯!明年 2 月啟用綠能電梯工廠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09 日 15:26 | 分類 公司治理 , 淨零減碳 , 自動化

日立永大電梯成為日商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全資子公司今日屆滿週年,董事長井手浩二表示,日立永大擬定 3 年計畫,目標 2022 年至 2024 年,台灣電梯營收成長幅度約 10%,並將聚焦綠能電梯、高速電梯及汰舊換新的維修保養市場,預計明年 2 月啟用綠能電梯工廠。

繼續閱讀..

大啖水力發電商機!大同聯手日本工營製造橫式同步發電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24 日 15:52 | 分類 公司治理 , 國際觀察 , 能源科技

大同今日宣布為日本工營公司製造的橫式同步發電機已在上月完成竣工典禮,這個水力發電機是與日本工營技術合作,安裝在日本小又川新發電所,最大出力為 10,326kW,並已在 2022 年 12 月開始營業運轉,預計年發電量約 4,850 萬 kWH。

繼續閱讀..

掛牌以來股價飆漲 345%!揭開低調軍工股龍德造船的神祕面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9 日 7:55 | 分類 公司治理 , 自動化 , 財經

龍德造船有三艘後續艦塔江艦即將在年底交貨,現在走進造船廠就可以看到五艘艦艇正在加緊趕製當中,而這是龍德造船宜蘭六廠首次開放媒體入內參訪,親眼見到 685 噸塔江艦的造船現場,真的十分壯觀,雖然無法拍攝廠內的直擊影像,但是仍可從宜蘭六廠的展示廳略窺一二。

繼續閱讀..

鋁合金船身翹楚,龍德造船將朝水下無人載具和大型艦艇邁進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9 日 7:45 | 分類 公司治理 , 無人機 , 自動化

創立迄今 44 年的龍德造船,以往主打外銷市場,2012 年贏得沱江級巡邏艦標案後,名聲廣為國人熟知,本報近日前往龍德造船蘇澳港第六廠專訪董事長黃守真,探究北部最大造船企業對於沱江艦、無人船和水下無人載具等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

電梯新兵「永佳捷」正式啟動!目標進軍東南亞設廠布局海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8 日 13:59 | 分類 中國觀察 , 公司治理 , 科技生活

隨著台灣電梯龍頭永大更名為日立永大後,寶佳集團延攬前永大董事長許作名設立「永佳捷(Masada)」,今日在桃園觀音廠總部正式啟動典禮,董事長許作名表示,永佳捷電梯已在全台各大縣市設立服務據點,未來計劃在東南亞設立生產線,目標 3~4 年啟動 IPO 計畫。

繼續閱讀..

Ewellix 高效節能電氣化解決方案,助力汽車裝配迎向產能高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0 日 9:00 | 分類 自動化

未來移動的四大核心為 C.A.S.E.,也就是由 Connected(聯網科技)、Autonomous(智慧駕馭)、Shared & Services(共享與服務)與 Electric(電能驅動)四項原則來驅動電動車相關產業發展,現今越來越多傳統汽車製造商以策略結盟的方式以降低產品轉型所需耗費的大量資源、成本與研發時間,以手機製造的專業分工模式為例,為車用電子產業、資通業以及零部件廠商創造更多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