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張完全靜態的視錯覺圖像中心,實驗表明約 86% 人們會感覺到這塊黑斑擴大、就像正向洞口墜落。 繼續閱讀..
盯著它看,這張新視錯覺圖讓人感覺像掉進黑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06 日 18:08 | 分類 科技趣聞 , 自然科學 |
盯著它看,這張新視錯覺圖讓人感覺像掉進黑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06 日 18:08 | 分類 科技趣聞 , 自然科學 | edit |
看著這張完全靜態的視錯覺圖像中心,實驗表明約 86% 人們會感覺到這塊黑斑擴大、就像正向洞口墜落。 繼續閱讀..
科學家發現提高兒童數學能力的大腦迴路在哪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7 日 1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在大腦中存在一個能提升兒童數學能力、甚至學習能力的迴路。這一迴路能觸發大腦後部附近被稱為「頂內溝」的區域,這一區域既與數字處理相關,也與儲存記憶的海馬迴相關。
解開鸚鵡長壽之謎:相對較大的大腦尺寸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31 日 17:53 | 分類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
鸚鵡在鳥類中以聰明聞名,其中葵花鳳頭鸚鵡、金剛鸚鵡等物種更相當長壽,人工飼養壽命可達 80 歲。為什麼牠們可以活這麼久?一篇新研究證明了這些鸚鵡長壽的原因:大腦尺寸相對較大。 繼續閱讀..
腦波追蹤新應用,好發原因不明的偏頭痛可精準治療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22 日 16:23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原因不明的偏頭痛症狀困擾了台灣近 200 萬人,尤其是青壯年人口,而過去難以釐清病因的偏頭痛如今可以精準對症下藥了。由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偏頭痛治療前腦波與治療結果的關聯,簡單來說偏頭痛患者未來在接受預防性治療前進行腦波評估,便可預測這種治療是否有效。 繼續閱讀..
為什麼注意力集中在手部動作時,舌頭會不自覺伸出來?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8 日 14:13 | 分類 科技趣聞 | edit |
當小孩認真寫作業時,舌頭往往會伸出壓在嘴巴上,大人專注某事時舌頭偶爾也有所動靜,為什麼人在注意力集中於手部時往往不自覺吐舌頭?根據神經影像學,科學家發現大腦語言區域與手勢靈巧運動、工具使用區域的神經網路高度重疊,當人專注於手部精細工作時,該區域活躍神經元會「溢出」到語言區域,導致嘴巴與舌頭跟著有所動靜。 繼續閱讀..
國台語混談自如?新研究:雙語轉換對大腦來說很自然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8 日 14:19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對人類大腦來說,語言轉換可能是非常自然的本能。新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有種無法認知語言已轉換的共享機制,進而使雙語使用就像喝水一樣自然,可以同時理解一種以上的語言。 繼續閱讀..
失明看得見!研究人員繞過視神經,將圖像直接傳進大腦 |
作者 林 妤柔|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2 日 13:4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你想過失明有機會恢復視力嗎?外媒《Techspot》報導,研究團隊透過植入物,可繞過視神經直接傳遞圖像給大腦,目前成功呈現光點、橫線和大小寫字母。
繼續閱讀..
科學家新觀點:擁有獨立神經系統的腸胃道才是人體第一大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18 日 12:24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在身體所有器官中,胃腸道是唯一進化出完全獨立神經系統的器官,也因此常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或迷你大腦。但澳洲福林德斯大學科學家 Nick Spencer 團隊主張,是腸道神經系統進化後,脊椎動物(如魚、人類)的大腦和脊髓才隨之進化,因此前者才應是「第一大腦」。 繼續閱讀..
彌補人類進化弱點,研究:音樂可解決認知失調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2 日 12:29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音樂可以活化大腦,抒發情緒,最近科學家還發現莫扎特的音樂對大腦具有抗癲癇作用,並且可能代表一種預防癲癇發作的治療方法。音樂對大腦的作用愈來愈具體,近年研究也發現音樂對大腦認知失調的影響,當人們碰到與自身認知事物有衝突的時候,音樂還可以緩解人們第一時間抵抗新事物的反應。 繼續閱讀..
大腦如何想像未來,科學家解謎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19 日 12: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在安靜的時刻,大腦時常遨遊在未來想像中,科學家已知,大腦的神經網路在想像未來時會發揮作用,但還不了解確切的運作方式。最新研究初步解開這個複雜的網路,科學家透過大腦功能性磁振造影發現,當人們想像未來事件時,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兩個子網會變得很活躍,這個生物學線索讓科學家可以近一步理解人們如何權衡未來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