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宇宙膨脹

新數學模型:如果整個宇宙都在旋轉,哈伯張力困境迎刃而解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2 日 17:5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地球會自轉,太陽在自轉,銀河系也自轉,現在一個新模型表明,可能整個宇宙都在自轉。如果得到證實,這項發現將解決宇宙學一直無解的哈伯張力(Hubble Tension)問題,即為何 2 種不同觀測方法會得出截然不同的宇宙膨脹速率。 繼續閱讀..

脈衝造父變星為測量宇宙尺度提供新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1 日 7:50 | 分類 天文

新的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對脈動造父變星最精確的測量,這可能為我們了解宇宙的巨大規模和尺度提供了線索。造父變星是一種變星,亮度在短時間內變化,並表現出特定的光度模式。然而,雖然這種有節奏的行為可以讓天文學家根據恆星亮度的變化或脈衝來計算空間距離,但它也可能會使恆星的觀測變得困難。 繼續閱讀..

銀河系住在宇宙空洞郊區,或能解決宇宙膨脹速度測量不一問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06 日 12:57 | 分類 天文

當我們凝視宇宙,會看到像星星一樣遍地點綴的星系,很容易以為星系在整個時空分布均勻,實際上星系傾向聚集於宇宙網節點、纖維狀結構上。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銀河系有點異類,我們並未落在宇宙網星系都市區,而更像坐落於被稱為空洞的郊區。 繼續閱讀..

哈伯望遠鏡對宇宙膨脹的最精確測量,確實宇宙有些怪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23 日 13: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全新「代表作」於近日發表,集結升空逾 30 年對宇宙膨脹速度最精確的測量數據,確認哈伯常數(宇宙膨脹率)與預測值有極大出入:局部區域測量結果更大,大爆炸後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數值則較小。也許兩個數字都沒錯,因為當中可能有全新物理機制摻合。 繼續閱讀..

暗物質從哪裡誕生?在早期宇宙拚命轉化常規物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2 日 18:1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暗物質在宇宙結構中發揮關鍵作用,雖然看不見但存在感相當強烈,它們不僅影響星系形成,還將看似無關的星系與星團聚在一起,若沒有暗物質,當今宇宙將沿另一條不同路線演化。最近,一組團隊試著補充暗物質理論,他們認為暗物質粒子能將一般粒子轉化為暗物質,從而使暗物質呈指數增長。 繼續閱讀..

合併黑洞的大小超乎預期怎麼回事?它們可能跟著宇宙膨脹成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5 日 13:1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過去幾年,天文學家已利用重力波探測發現無數黑洞合併事件,驗證愛因斯坦重要的相對論預測。然而探測結果也帶來一項新問題:為什麼許多黑洞都出乎意料的大?一篇新研究對此見解,黑洞實際上很可能從宇宙自身膨脹中獲得質量、隨著宇宙膨脹成長。 繼續閱讀..

轉瞬即逝的夸克湯,在大爆炸後第 1 毫秒內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9:4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宇宙最初處於極度炙熱稠密狀態,這是一個相當準確但也模糊的描述,究竟是什麼東西又熱又緻密?要回答這問題,就必須進行複雜的理論建模和高能粒子物理實驗。最近科學家利用對撞機實驗研究了夸克-膠子電漿如何在大爆炸後 0.000001 秒內轉變成強子,雖然只是小細節,卻能幫助掌握宇宙的關鍵轉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