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棕矮星

失敗恆星的質量極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6 日 0:00 | 分類 天文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近期在距離地球約 1,400 光年的火焰星雲(Flame Nebula)成功偵測到自由漂浮的低質量天體,即棕矮星(brown dwarf),也稱為「形成失敗的恆星」。研究顯示,最低質量極限約兩倍木星質量。若結果成立,意味銀河系不應有單獨形成且質量低於兩倍木星質量的天體,除非原為行星,後來拋射出母恆星系統。這項研究對理解恆星與行星的形成機制有重要意義。論文發表於《ApJL》期刊。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發現 Gliese 229 B 其實是一對緻密棕矮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3 日 8:2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1995 年加州理工學院在帕洛瑪天文台發現第一顆棕矮星 Gliese 229 B,當時就發現其大氣含甲烷,是木星等氣體巨行星的典型現象,卻不是恆星典型現象,這發現代表首次確認稱為棕矮星的冷卻類恆星天體,這些天體是行星和恆星間的失落環節,不過早在 30 年前就有人提出此理論。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提出行星的新定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26 日 8:30 | 分類 天文

2006 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通過 B5 號決議,含以下定義:行星是 a. 繞太陽運行的天體;b. 質量足以讓自身重力克服剛體力,使呈流體靜力平衡(近乎球形)形狀;c. 已清除軌道周圍鄰近區域。但這定義有問題,因沒有量化,且排除系外行星。故現在擬重新定義,天體可繞著一顆或多顆恆星、棕矮星或恆星殘骸運行,並設定適用各處行星的質量限制。 繼續閱讀..

新發現的棕矮星比太陽還熱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24 日 8:20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棕矮星,雖然核心無法核融合,但非常靠近伴星,溫度比太陽高 2,000K。這顆名為 WD 0032-317B 的棕矮星距地球約 1,400 光年,繞一顆白矮星運行,表面溫度約 8,000K,為有史以來觀測到最熱棕矮星。 繼續閱讀..

發現新的大質量棕矮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9 日 13:00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使用茲威基瞬態設施(ZTF)發現了一顆新的大質量棕矮星,其質量約為木星的 80 倍,繞行一顆低質量恆星運行。棕矮星是介於行星和恆星間的中間天體,質量範圍為 13 至 80 個木星質量(0.012 至 0.076 個太陽質量)。雖然至今已發現許多棕矮星,但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棕矮星卻是罕見的。 繼續閱讀..

不亮的恆星,銀河系內棕矮星隱藏數量比想像中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9 月 02 日 10:0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宇宙中有一種天體,不完全是恆星也不完全是行星,它們被稱為棕矮星,質量站在氣態巨行星的頂端,但又沒大到足以維持核心的氫融合反應。過去研究曾認為棕矮星數量比預估中還少,但天文學家最近重新觀測,指出這類天體數量比想像中還要多。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首次測到棕矮星風速,發現還能測量系外行星的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1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棕矮星是大小介於木星與太陽之間的星體,由於質量太小核心無法維持氫融合反應,也稱為失敗的恆星。4 月發表於《Science》期刊的論文,天文學家首次透過紅外波段和無線電的自轉週期測得大氣風速。這顆棕矮星 2MASS J10475385+2124234 距離地球 34 光年,研究團隊測到大氣風向為西向東,平均風速為每秒 660 公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