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白矮星

距地球僅 90 光年處,發現銀河系最古老行星碎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9 日 17:15 | 分類 天文

多數恆星在生命最後膨脹成紅巨星,脫落外層留下緻密核心成為白矮星,而圍繞該恆星的行星基本上很難在過程倖存下來,但能檢測到行星殘餘物落入並「污染」白矮星表面。在一篇新研究中,天文學家檢視了 2 顆奇怪白矮星,發現它們生前是帶有行星系統的恆星,且誕生於百億年前。 繼續閱讀..

威力比新星爆炸小百萬倍,發現白矮星局部表面新型「微新星爆炸」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1 日 13:15 | 分類 天文

當白矮星與其他恆星組成聯星系統時,會從後者身上吸走物質最終引發新星爆炸。最近天文學家發現如果白矮星磁場夠強,它會將吸收的物質引導至磁極一個小區域,引發稱為「微新星爆炸」的小型熱核反應,威力比一般新星爆炸低 100 萬倍,僅持續幾個小時,眨眼就會錯過。 繼續閱讀..

1 萬光年外發現新型恆星,表面被氦燃燒的灰燼覆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2 月 16 日 13:26 | 分類 天文

距離地球超過 10,000 光年的 2 顆恆星,正在改變天文學家對恆星演化及構成的理解。恆星表面一般由氫和氦組成,但若一顆恆星表面被氦燃燒後的灰燼覆蓋,那就奇怪了,德國天文學家便發現了這種新型恆星,推測由罕見的恆星合併事件形成,但根據目前恆星演化模型,無法完全解釋這些表面被碳和氧覆蓋、核心仍是氦的新型恆星。 繼續閱讀..

發現聯星系統內恆星被拉成淚滴型,可能引發罕見 Ia 型超新星爆炸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14 日 18:57 | 分類 天文

強大的宇宙超新星爆炸事件通常出現得讓人措手不及,鮮少可以讓天文學家提前準備觀測。不過最近,英國華威大學團隊在距離約 1,500 光年外發現一顆淚滴型恆星,仔細檢查發現該恆星正被系統內另一顆白矮星伴星拉扯,最終,它們將合而為一引發 Ia 型超新星爆炸,天文學家就像宇宙狗仔隊,對提早發現這種扭曲的恆星關係感到特別興奮。 繼續閱讀..

白矮星光譜中藏有行星訊息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白矮星是低質量恆星燃燒完核心的氫所殘留下的碳氧核心,然而光譜觀測發現其大氣多是由氫和氦組成。此差異主要因其表面重力較大,產生分層效應(較重的元素沉澱較快)較明顯,比氦重的元素在很短時間(和冷卻時間相比)內就沉澱,使得大氣多是由氫和氦組成。大氣雖然佔白矮星質量不超過 1%,但是其透明度會影響其冷卻時間。 繼續閱讀..

首度獲得直接證據,巨行星逃過死劫近距離繞白矮星運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7 日 14:3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恆星死亡不一定代表周遭行星命運也將全數跟著終結。天文學家在 8 光年外發現一個奇妙系統,一顆巨行星近距離繞著跟地球差不多大的死星白矮星運轉,可以想像一下地球與木星的尺寸差別。這項發現說明了當我們的太陽在 50 億年後膨脹成紅巨星,也許木星以外的巨行星能活下來。 繼續閱讀..

錢卓拉 X 射線天文台在克卜勒超新星遺跡中發現高速飛行的結塊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3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NASA 錢卓拉 X 射線天文台最新觀測顯示,克卜勒超新星(SN 1604)富含金屬的碎片塊以每小時 3,700 萬公里的極高速度移動,可能自 400 年前爆炸後速度不減。克卜勒超新星位於蛇夫座內,距離約 13,000 光年,是 SN 1987A 之前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在 1604 年 10 月 9 日首次被人發現,克卜勒不但曾觀測並記錄,因此得名。克卜勒超新星屬於 Ia 型,是白矮星與伴星相互作用後超過臨界質量,經歷熱核反應爆炸,使白矮星破碎並向外拋射碎片。 繼續閱讀..

當今宇宙的終結方式:等所有黑矮星經歷爆炸,一切歸於虛無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4 日 16:5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在我們想像不到的遙遠未來,當今宇宙終將消亡,天文學家設想過很多種結局,多數人都相信宇宙最後將不再具有任何能量、歸於死寂。不過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 Matt Caplan 最近提出一種景象,沉寂宇宙可能最後還會有幾場煙火秀,來自黑矮星經歷超新星爆發。 繼續閱讀..

奇怪的光變現象,或許是白矮星正在撕碎行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01 日 7:45 | 分類 天文

2015 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天體,是名為 WD 1145+017 的白矮星,位在室女座離地球約 570 光年。這顆星有特殊的光變模式,會多次變暗且光變深度不同,週期都在 4.5~5 小時,以光譜分析大氣也看到岩石行星的元素污染現象。因此天文學家認為是白矮星的重力正在粉碎和吞噬周圍物體。儘管白矮星劇烈誕生過程會彈出很多物質,但行星還是有機會倖存。為了解 WD 1145 + 017,天文學家進行一系列模擬,以研究潮汐力擾動對行星的影響,論文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 繼續閱讀..

科學家再證實廣義相對論預言,時空於白矮星周圍扭曲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18 日 14:5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廣義相對論預測,大型物體旋轉時會導致周圍時空扭曲,這種現象稱為參考系拖曳,只是非常難測量,因為拖曳偏差僅幾兆分之一。現在,科學家在一個由脈衝星與白矮星組成的遙遠聯星系統測出這種現象,由於該系統周遭時空扭曲,導致脈衝星軌道方向發生變化,再度驗證廣義相對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