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童年那快樂又漫長的夏天,但是不知為何人到一定年紀,會突然覺得時光飛逝,這種對時間的感知其實有科學根據。過去研究發現,多巴胺是一種有助於在大腦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號的化學物質,這個過程會讓人感覺時間在緩慢流逝,然而老年人覺得時間過很快,是因為多巴胺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降低。不過,神經科學家說,有很多方法可以扭轉我們對時間的感知。 繼續閱讀..
Tag Archives: 神經科學
文字順序不影響閱讀,科學家找到大腦「視覺字典」所在 |
作者 Nana Ho|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05 日 16:03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人類大腦有許多驚人之處,可以輕鬆處理許多看似複雜的工作,像是能在瞬間區分有意義的單字與隨機文字排列,神經科學家認為,他們很可能已經找到大腦中負責此任務的關鍵所在。 繼續閱讀..
偏見的作用,研究:與不同階級的人聊天更燒腦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6 日 14:13 | 分類 生物科技 |
與不同社會背景的人交談雖然可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見解,但其實整個過程更燒腦。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對富人或窮人的偏見,會讓一般閒聊更累人,因為與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交談,比與背景相似的人說話需要更多腦力。 繼續閱讀..
打針前先輕撫嬰兒能減輕他們的「痛苦」經驗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30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溫柔撫摸小嬰孩似乎能減輕大腦內關於痛苦感受的訊息處理。最近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研究指出,以每秒 3 公分的速度輕撫小嬰兒,能有效緩和疼痛反應,這在小兒科診所應是很實用的發現。 繼續閱讀..

DeepMind:人腦前額皮質藏了一個強化學習系統 |
作者 雷鋒網|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17 日 11:13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會員專區 |
最近,AI 系統已學會一系列遊戲玩法,如雅達利經典遊戲《Breakout》和《乓》(Pong)。儘管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實人工智慧需要數千小時的遊戲時間才能達到並超越人類玩家。相比之下,我們可在幾分鐘內掌握以前從未玩過的遊戲基礎操作。DeepMind 研究了這個問題,論文《Prefrontal cortex as a meta-reinforcement learning system》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子刊。隨著論文發表,DeepMind 也寫了一篇解讀文章,介紹論文主要內容,以下編譯供讀者參考。 繼續閱讀..

昆士蘭腦部研究所部署 Brocade 技術以加速腦部研究 |
作者 TechNews|發布日期 2016 年 12 月 08 日 12:55 | 分類 市場動態 , 會員專區 , 網路 |
Brocade 宣布,昆士蘭大學腦部研究所(Queensland Brain Institute)將成為澳洲第一個轉移至 Brocade 第六代光纖通道(Gen 6 Fibre Channel)儲存網路方案的機構。Brocade G620 交換器將為昆士蘭腦部研究所帶來大幅提升的速度和效能以排除資料瓶頸,加速腦部疾病預防研究例如痴呆、老年痴呆、運動神經元疾病、焦慮、憂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神經科學認證,法國僧侶成世界最快樂的人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18 日 13:4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一名法國分子遺傳學博士畢業後跑去尼泊爾出家,在科學至上的西方社會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其身為哲學家的父親,跑去尼泊爾不是為了教訓兒子,而是坐下來討論人生哲學,他們的對話成為 1997 年暢銷 21 國的著作《僧侶與哲學家》,現年已 70 歲的僧侶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一生行善無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且這頭銜甚至通過神經科學家的認證。 繼續閱讀..

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將大腦皮質劃分成原來兩倍的單元 |
作者 黃 斯沛|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13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大腦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最神祕也最有趣的器官,人類自古以來不斷的用大腦創造無限的可能,但卻仍然不能解開大腦的秘密,人類的腦中依舊充滿未知。然而,科學家仍不斷的探索大腦的秘密。 繼續閱讀..

發掘大腦中不存在的房間,科學家解開母性的秘密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6 年 06 月 14 日 19: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你如果問周遭做母親的朋友,當了媽之後有什麼改變,大部分人都很難用言語表達,但她們心裡知道,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改變,有一個很適切的回答是,當媽之後的感覺「就像你在住了很久的家裡突然發現另外一個陌生的房間一樣」。神經科學家透過大腦研究,找到了這把開啟陌生房門的鑰匙。 繼續閱讀..

女生團結力量大?研究證實男男或男女混搭成效最好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6 年 06 月 09 日 16:17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在職場中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大家合作一件事情,但發現男女員工思考方式不同,做事方法也不同,現在有神經科學家證實,這是天生的性別差異,不見得都是個人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