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潛伏著一堆我們找不到的暗物質,科學家一直透過多種方式嘗試探測它們,但也許,暗物質其中一個藏身處就在太陽系內:木星入夜後高層大氣發出的紅外光,可能是大氣分子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繼續閱讀..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木星高層大氣有暗物質跡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03 日 12:5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木星高層大氣有暗物質跡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03 日 12:5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宇宙潛伏著一堆我們找不到的暗物質,科學家一直透過多種方式嘗試探測它們,但也許,暗物質其中一個藏身處就在太陽系內:木星入夜後高層大氣發出的紅外光,可能是大氣分子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繼續閱讀..
NASA 確認不再延期,韋伯太空望遠鏡即將於聖誕節發射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0 日 18:3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做為探測能力約哈伯望遠鏡 100 倍的太空之眼,NASA 終於確認韋伯太空望遠鏡不再拖延,將於聖誕節(更新)當晚搭乘亞利安 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前往距離地球 150 萬公里遠的日-地拉格朗日點 L2,準備一睹 140 億年前宇宙誕生的最初樣貌。 繼續閱讀..
用神奇薄膜轉換紅外光,太陽能轉換效率提高 25%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5 日 14:30 | 分類 太陽能 , 手機 , 會員專區 | edit |
市面上的矽晶太陽能板無法轉換所有的光線,沒辦法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因此最高轉換效率止步 30% ,對此瑞典的皇家理工學院(KTH)帶來全新的電池設計,透過在太陽能電池上方裝設一層薄薄的神奇薄膜,轉換效率有望提高 25%。
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忽覺醒,發出史無前例的亮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15 日 14:5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向來低調做人,多數時間都在沉默睡覺,然而就在今年 5 月,天文學家從紅外光譜發現黑洞亮度於短短 2 小時內超過正常值 75 倍。天文學家不確定為何它忽然爆出亮光,推測罪魁禍首可能是經過黑洞附近的兩個物體。 繼續閱讀..
深入探測大紅斑,科學家發現木星含水證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03 日 17:5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木星對人類而言毫無疑問是荒涼的星球,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木星可能含有豐富水資源,最近科學便在木星雲層最深處探測到水的化學特徵。 繼續閱讀..
宇宙饕客用餐過程披露,科學家首觀測黑洞噴流的完整形成與演變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5 日 17:12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經過逾 10 年數據收集分析,天文學家終於首次從頭到尾觀察到黑洞噴流的形成與擴展!這場戲劇性宇宙餵食秀來自距離地球 1.34 億光年的阿普 299 星系(NGC 3690),一顆質量為太陽 2 倍的倒楣恆星,不幸被一個質量達太陽 2 千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吃掉了。 繼續閱讀..
首度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氣!天文學家建立紅外光譜新技術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05 日 10:58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氦氣是繼氫氣之後宇宙中第二豐富的元素,但科學家過去只聞其名不聞其人,不管用什麼辦法都無法從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找到氦氣存在證據,直到現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終於以新方法第一次檢測到氦氣!這項發現也表明,哈伯望遠鏡尚有新能力以不同方法探測行星大氣成分,暫時無需特地發射另一個專門檢測氦氣的新太空望遠鏡。 繼續閱讀..
以有機染料吸收轉換紅外光,有效利用日照並提升光轉換效率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30 日 13:30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近日成功在奈米粒子有所突破,讓太陽能板可更有效的吸收並轉換紅外光,大幅提升太陽能板光吸收效率。 繼續閱讀..
不開冷氣屋子也能降溫,「輻射冷卻系統」可省下空調用電達 20%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07 日 22:45 | 分類 光電科技 , 太陽能 , 尖端科技 | edit |
我們大多數人或許都聽過太陽能熱水器,但現在可能有一種反太陽能水冷卻器,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團隊的最新研究開發,這項技術讓一棟兩層樓建築的空調用電成本節省高達 20%。研究人員樂觀地說,未來該技術很快就可以廣泛應用於傳統空調和冷卻系統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