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立 2025 年 20GW 裝置太陽能裝置容量目標,內需逐漸增溫,再加上目前針對在地製造符合VPC 認證且輸出功率達 310W 太陽能模組,躉購費率可增加 6%,台灣在地太陽能廠商摩拳擦掌,對未來樂觀看待。
台灣太陽能內需強勁湧併裝潮,太陽能廠商齊看好未來發展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6 日 10:00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台灣太陽能內需強勁湧併裝潮,太陽能廠商齊看好未來發展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6 日 10:00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台灣設立 2025 年 20GW 裝置太陽能裝置容量目標,內需逐漸增溫,再加上目前針對在地製造符合VPC 認證且輸出功率達 310W 太陽能模組,躉購費率可增加 6%,台灣在地太陽能廠商摩拳擦掌,對未來樂觀看待。
太陽能 20GW 政策能否達標,聯合再生:關鍵在於是否同心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4 日 18:19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再生能源發展路上難免會遇到挑戰,需要業者、跨部會與台電一同努力,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在此次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太陽光電高峰論壇中也提到,已經與經濟部、行政會農委會與內政部組成工作小組,年底前可提出新方案,解決饋線、環境與海管法等議題。
綠能制度不友善,太陽能產業協會盼法規更有彈性避免三輸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1 日 18:20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太陽能業務紛紛轉向模組、系統端,智慧能源週台廠動向一次看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17 日 17:15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面對紅色供應鏈與 531 新政的衝擊,台灣廠商大多已退出矽料、矽晶圓上游端,原本的電池廠商也都已轉型到模組生產,而在此次為期三天的台灣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2019)裡,從電池起家的聯合再生能源、元晶與茂迪也都有傳來不錯的消息,因此以下整理了三大廠商的現狀與未來規劃,以及目前模組太陽能廠如何與之相競爭。
推出氫能車、多項儲能系統,太陽能廠聯合再生能源轉型盼新事業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16 日 15:30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
聯合再生(URE)積極實施轉型策略,除了今年台灣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2019)展出自家製造的單晶太陽能模組,也推出多項可攜式、家庭與工業用等多樣儲能系統,以及兩款氫能機車,如今聯合再生能源不只是單純的太陽能公司,正走在儲能與氫能機車多角化領域。
太陽能電池業務虧損嚴重,聯合再生湖口廠裁員 239 人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12 日 12:15 | 分類 人力資源 ,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由於不堪電池業務虧損,太陽能廠聯合再生能源日前宣布,今年將縮減產能並大裁員,而國內媒體報導指出,新竹縣府勞工處證實,聯合再生已在 4 日提出解雇勞工計畫書,預計湖口廠將裁員 239 名台灣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