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還需趕進度,核電救急成選項;缺電減碳兩頭燒,風電拚「併網優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19 日 8:1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綠能還需趕進度,核電救急成選項;缺電減碳兩頭燒,風電拚「併網優先」


即使政府宣導台灣不會缺電,但在碳焦慮與缺電焦慮的雙重夾擊下,讓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能源政策內涵,在「後小英時代」有了調整的可能。

根據《財訊》報導,時序進入6月,家家戶戶的電費進入夏月費率,面對一年來二度調升電價,萬物齊漲,民眾憂慮今年吹冷氣的代價可能會比往年高,企業界則更擔心明後年的缺電。而各大政黨陣營間,能源政策攻防的熱度也高了起來。

核電列減碳手段  國際主流

尤其有趣的是,企業大老拋出多時卻始終得不到回應的核電議題,突然間各黨都搶著接球。除了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5月19日率先喊出現役核電廠延役的主張,原來堅持2025非核家園政策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也在5月28日提出「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未來緊急使用的可能,相關單位正在規畫中」一說,引起譁然。

隔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也表態「核能是能源政策選項」,而且面對各界質疑新北市對核一、核二廠的核廢料乾貯設施卡了10年,分明就是「卡核」,侯友宜第二天又再次強調「從來沒有反對過核電」。

事實上,近年來除了台灣因執政黨的反核神主牌,讓核電廠存廢問題幾乎沒有討論空間,國際間對於核電的態度早已有了大轉變。從2011年日本大地震釀成福島核災,讓全球反核聲浪達到顛峰,10多年來歷經極端氣候災害、缺電及斷電的經濟衝擊,尤其俄烏戰爭開打造成的全球能源危機,將核電列為減碳手段,已經成為國際主流。

除了德國依計畫已進入零核時代,美、英、法卻是相繼宣布新建新世代核電廠的計畫。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年簽署的《基礎設施投資法案》,更提供60億美元協助現有核電廠的延役工作,以及投資先進的核能技術。

至於日本也走出核災陰霾,2022年8月決定重啟閒置核電廠,並於2023年2月修法、5月31日獲參議院通過,將核電廠營運年限由原來的40年延長至60年,以確保綠能轉型期間的電力供應。

在台電的核二廠2號機於今年3月15日停機,進入除役程序後,台灣的核電目前僅剩1座核三廠維持運轉,但是2部合計190萬KW(千瓦)的機組,依法已經超出申請延役的期限,必須相繼於2024年與2025年除役。

《財訊》報導進一步指出,偏偏在供應鏈調整趨勢下,2年前大手筆返台投資的製造業,將在2024年出現投產潮,其中不乏耗電量極高的半導體廠。另一方面,各國要求淨零碳排的壓力也日益增加,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今年10月就上路,明年則有美國的碳關稅計畫開徵,台灣本身也要開始實施碳費。

台電掛保證  企業界不放心

企業界在缺電焦慮與碳焦慮的雙重夾擊下,核電問題早就炸鍋,成了年底大選必考題,3黨候選人也都有心應戰。政界人士透露,當身兼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率先跳出來呼籲政府重啟核一、核二,看似挑戰政策,卻也為「後小英政權」的能源轉型路線開啟調整空間。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規劃,為了在2030年達到減碳24%的目標,預計於2024年與2025年除役的大型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合計達602.4萬KW;到2026年又有165萬KW退場,這期間要持續穩定供電,燃氣機組與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能否達標至為關鍵。

雖然台電和經濟部一再強調不會缺電,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近期還親自錄製影片,指出截至2030年,用電約成長700萬KW,但不計再生能源的成長,新增的燃氣機組就淨增加910萬KW,且每1年的備用容量率都可以維持在10%以上,企業界仍然無法放心。

某製造業廠商分析,以未來7年的總量來看,確實是新增容量多於除役容量,「這就像是告訴你一家公司未來7年賺的錢加起來會比花的錢多,或是說每一年的收入都可以大於支出,問題是現金每天都在流動,只要有一天軋不過來,就會跳票。」而且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還可以向融資的銀行要求展延,台電能向誰討價還價?「最後又是叫廠商自己想辦法」。

對照能源局最新公告的長期電源開發計畫,便不難明白廠商的擔憂。預計今年6月開始供電的大潭8號機,其實原訂去年9月就該運轉,「現在景氣不好、出口變差,用電量下來,算是不幸中的幸運。」

核電機組延役  未必不可能

此外,大潭的7號、9號機原規劃今明兩年併網,因為中油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延遲,現在預估要到2025年6月才有氣可以發電。5月底,基隆市政府突然宣布廢止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同意函,又讓預計2027、2028年加入電網的合計260萬KW出現變數。

《財訊》分析,而在經濟部的規畫中,台電還預計將原為燃煤的興達電廠1號機,改為50萬KW的生質能機組,希望能在今年8月通過環評、10月動工,並於2026年商轉。但依據台電5月下旬發布的最新年報,這項經費高達227億元的計畫,目前仍在可行性研究報告辦理的階段,就算立院預算不卡關、環評一路開綠燈、工程採購發包驗收都一次到位,預計完工日期也要到2027年底了。

據悉,在綠電的設置進度落後,讓原訂於2025年達成發電占比20%的目標跳票,不得不下修至15%後,政府雖然台面上堅持樂觀,台面下已悄悄調整相關措施。除了思考修訂相關辦法,讓核電機組的延役或備用,已從不可能變為可能;據離岸風電業者私下透露,原來堅持的國產化比率,也自去年第三季起,在「併網優先」的考量下多了一些空間,「先允許專案進口,務求趕快完工,等併網後再討論罰則。畢竟能源政策攸關經濟民生,裡子比面子重要吧!」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