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推浸沒式水冷,技術難度、供應鏈解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30 日 11:30 | 分類 伺服器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英特爾推浸沒式水冷,技術難度、供應鏈解析


市場對資料中心效能要求越來越高,如運算力、效率、穩定性等,因此除了部分會加入 GPU 或多核心的 CPU,加入 AI 加速器也成趨勢,勢必提升整體功耗。

伺服器散熱一般傳統用在儲存類伺服器會落在300W左右,氣冷仍是市場主流,透過散熱片、熱管、熱板、風扇等組成適合散熱模組,但瓦數達500W以上熱源、空間限制下,就可能要使用到水冷式方案。

且能源、永續議題受注意,水冷方案相對氣冷方案更具優勢。資料中心約占全球耗電量量1%,約占全球碳排放0.3%,與傳統資料中心相比,浸沒式方案可減少約45%碳排放量。

英特爾浸沒式方案

英特爾(Intel)今年在台推出首款Open IP資料中心單相浸沒式液體冷卻完整解決方案及參考設計,如今更推出Open IP Server Deployment Kit,協助客戶和廠商驗證相容性。

目前已完成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概念驗證以及模組化伺服器初步設計規範,解決方案也相容19吋、21吋的伺服器,此解決方案的參考設計基準為15kW冷卻能力和12U容量,槽體能擴充至24U、36U、48U,或依客戶需求客製化,單一CDU提升至180kW或更高冷卻能力,也均可透過英特爾AI遙測技術智慧監控,也可整合至資料中心其他監控方案。

另外,英特爾也推出Open IP Server Deployment Kit,整合CDU、4U容量與自動控制的系統,整個生態系均可透過此套件進行伺服器、相關零組件和浸沒式冷卻的相容性驗證,也與眾多台灣ODM客戶簽署合作協議深化合作,包括仁寶、英業達、和碩、廣達旗下的雲達、緯創、緯穎、營邦等。

浸沒式方案難度在哪?

水冷技術分成兩種類型,第一是透過水循環用幫浦、管線進入機台帶走熱能,另一則是浸沒式,將伺服器浸入不導電冷卻液,以流動循環帶走伺服器熱能。以下針對浸沒式方案技術難度、市場接受度討論。

一,冷卻液掌握度。浸沒式技術最關鍵就是冷卻液,主流是3M方案,但價格高、且有專利,也成為廠商進入浸沒式方案的一大考量。業界也多嘗試測試其他冷卻液可能性,如英特爾持續研發含氟化液與客製化合成油品等。

二,成本考量。浸沒式比水循環初期投入建置成本高,約有幾倍價差,但使用3~5年就可陸續回收,加上液體使用量大、不導電液體重,多是新建資料中心才會使用。

三,可靠度與維修問題。客戶大多對機台周遭繞水道,會擔心漏水、維修究責等,浸沒式也是選項之一,將機台泡入導熱不導電液體也是新方案,當然也面對相同考量。

不過業界人士看好,浸沒式散熱廠快速發展,也許2~3年就會看到更多成熟可靠的結果。

台廠水冷技術發展?

台灣散熱廠商在水冷領域的角色,僅高力有浸沒式水冷方案,並出貨中國大型資料中心客戶經驗。另雙鴻是水循環,於持續推廣客戶階段。

散熱產業大多看好,透過主晶片廠商為散熱解決方案領頭,無論浸沒式技術日趨成熟,或刺激客戶考慮新散熱方案,都較正向發展,也能促使散熱廠跟客戶更緊密配合。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英特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