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文中心預報的天文現象,2020 年 1 月 11 日,也就是總統大選投票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台灣可觀測全部過程,只有月面部分較陰暗,但不會出現缺角。 繼續閱讀..
半影月食 1/11 登場,月面無缺角台灣可見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2 日 16:00 | 分類 天文 |
半影月食 1/11 登場,月面無缺角台灣可見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2 日 16: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文中心預報的天文現象,2020 年 1 月 11 日,也就是總統大選投票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台灣可觀測全部過程,只有月面部分較陰暗,但不會出現缺角。 繼續閱讀..
推翻 NGC 6240 星系過去認知,新發現:中心擠了 3 個超大質量黑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1 日 18:3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當 2 個星系碰撞合而為一,所形成的新星系中心可能出現 2 個尚未融合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如過去已知的 NGC 6240 星系。然而科學家錯了。最新研究表明,NGC 6240 星系實際上是由 3 個星系融合而成,因為科學家發現該星系中心竟然擠了 3 個超大質量黑洞。 繼續閱讀..
一瞥史上最強大的火箭,SLS 火箭完成液氫燃料箱耐壓測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1 日 15:2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如果你曾經想看巨大火箭爆炸的畫面,你可以點一下 NASA 最新的 SLS 火箭測試影片(見內文)。該機構近日宣布 SLS 火箭已完成液氫貯箱測試,承受了超乎預期的壓力擠壓才「爆開」,NASA 署長並首度「透露」已組裝好的 SLS 第一節火箭。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正一步一步往登月目標前進中。 繼續閱讀..
質量過低的白矮星如何存在?科學家:反推算恆星年齡會比當今宇宙還要老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0 日 18:2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一顆典型的白矮星質量約太陽質量 0.6 倍,然而這些年來,科學家陸續發現一些白矮星質量僅太陽的 0.15~0.3 倍,成為無解謎題,於是科學家找到一種解釋:白矮星存在聯星系統中,被伴星加速剝離物質而致使最終質量很低。可是現在,天文學家又找到一個無法用上述理論解釋的超低質量白矮星。 繼續閱讀..
首發現死星周圍有巨行星圍繞證據,也許是太陽與海王星未來的樣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0 日 15:24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當太陽系數十億年後走向滅亡,是否有某幾顆行星能在太陽爆炸後倖存?最近科學家首度發現巨行星繞著死星白矮星運轉的證據,也許很久以後,這就是距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命運。最重要的:科學家發現這顆巨行星活得很好。 繼續閱讀..
福衛七號大氣掩星資料試營運,預測氣象更精細 |
作者 TechNews|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0 日 12:30 | 分類 Big Data ,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台美合作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於 6 月 25 日順利發射升空。為確保資料品質,台灣和美國科學團隊持續合作執行資料校正與驗證工作,經過 5 個多月努力,10 日開始對外提供首波試用大氣觀測資料,全球氣象作業中心及研究單位均可經由台灣資料分析中心網站下載 10 月至 12 月 8 日的福衛七號大氣掩星觀測資料,之後 23 日起,隔週一並可取得前兩週的資料。 繼續閱讀..
我們有可能住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嗎?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7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超大質量黑洞是在星系核心中,質量相當於數百萬顆太陽的巨型天體,強大的重力會在周遭形成吸積盤,儘管環境險惡,現在有科學家認為系外行星可能在這樣的區域形成。 繼續閱讀..
確認當今宇宙質量最大的黑洞,比銀河系中心黑洞還大 1 萬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5 日 16:07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質量約太陽的 400 萬倍,那麼當今宇宙最大的黑洞質量有多可觀呢?答案是人馬座 A* 的 1 萬倍。 繼續閱讀..
地球的短暫夥伴──迷你月亮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5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由於地球的重力常意外捕獲太陽系的小天體,月亮有可能不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天文學家認為,幾乎隨時都有一顆 1 碼(約 91 公分)寬的「迷你月亮」在環繞地球。也許你會訝異,衛星並不像恆星與行星有明確的定義,可能是在 2006 年制定行星定義的結果(將冥王星降格為矮行星)引來太大爭論。現在普遍共識是將繞行星公轉的天體稱為衛星。 繼續閱讀..
4 場太空漫步,修好太空站價值 20 億美元的粒子探測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4 日 19:0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被設計用來探索宇宙反物質與暗物質的阿爾法磁譜儀,已在國際太空站上工作逾 8 年,最近太空人有如進行精密移植手術般,數度修理翻新這台價值 20 億美元的昂貴儀器,希望能延長它的壽命。 繼續閱讀..
南非無線電望遠鏡發現奇怪的無線電源,不確定是哪種天體造成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4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使用位於南非卡魯(Karoo)沙漠的無線電望遠鏡 MeerKAT(見首圖),觀測天壇座區域,發現奇怪的無線電源,在 3 星期內迅速增亮 3 倍以上。這是 MeerKAT 發現的第一個瞬變源。當天文事件在數秒,數天甚至數年內出現或消失,稱為「瞬變」事件。這種事件非常重要,因為能增進我們對恆星演化的了解。 繼續閱讀..
印度月船二號墜毀後 2 個月,被 NASA 找到撞擊地點與碎片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3 日 14:5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越來越多國家有能力實現月球夢,但顯然登月最後一步仍是道嚴峻關卡,比如印度在今年 7 月成功發射月船二號探測器,但著陸器卻在登陸月球前失聯,最終印度官方坦承墜毀於月面。現在,NASA 的繞月衛星從空中發現月船二號的撞擊事故現場了。 繼續閱讀..
回首銀河系過去,星系中心新發現 27 個超新星殘骸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3 日 11:2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如果人眼可以看見無線電波的光芒,那麼銀河系中心的景色將如首圖所見那樣燦爛壯觀。 繼續閱讀..
承載第五基本力的 X17 粒子有譜?CERN、INFN 兩大實驗將跟進搜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2 日 16:4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過去幾年,不少實驗指出宇宙存在第 5 種基本力,而前幾天,匈牙利科學院核能研究所 Attila Krasznahorkay 團隊更二度找到可能和第 5 種基本力相關的神祕粒子 X17,亟需其他獨立研究以不同方法佐證。現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等機構表明,將跟進搜索 X17 粒子的蹤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