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科技教育

打破「數位原住民」迷思,學者:他們是拿著智慧型手機的雪怪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06 日 0:00 | 分類 科技政策 , 科技教育 , 電腦

對有些人來說,那些生來就接觸各種科技的「數位原住民」簡直就像另一個世界的外星人,似乎能輕易駕馭任何科技產品,不過一篇評論指出,這種說法不過是對「數位原住民」的空想,很多「數位原住民」其實就跟「拿著智慧型手機的雪怪」差不了多少。

繼續閱讀..

草莓族不可怕,更恐怖的是 i 世代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04 日 17:3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生於 1980 年與 2000 年之間的人被稱為千禧世代,這一族群已經讓上世代的人感到頭痛,一度被誤解為草莓族,擔不起重擔,且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接受與否,千禧世代已經是現在的社會中堅,是市場上消費主力,世界必須圍著這群人而轉,投其所好。其實最麻煩的一代還不是千禧世代,而是跟著智慧手機一起長大的 i 世代,許多青少年已經出現各種病兆,專家認為這些病兆都是手機害的。 繼續閱讀..

區塊鏈技術概觀(一):讓我們從歷史文本說起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01 日 9:00 | 分類 Fintech , 區塊鏈 Blockchain , 數位貨幣

近 5 年來,水電工協會大概在幾個不同場合被要求講講區塊鏈,大都是因為比特幣的興起以及對特殊的生態系統行為感到好奇。就筆者的經驗而言,比特幣同時涉及貨幣及密碼學兩個很硬的學問,因此就算台下大都是醫生教授的場合,講得不夠好的話還是有多數聽眾無法理解。因此,當編輯部與筆者談時,筆者只能說貴刊運氣太好了,我們不榮譽會長綜合了很多失敗的經驗,一定可以讓讀者在這次產生:我終於成為區塊鏈專家的幻覺……呃,是快感才對。 繼續閱讀..

人類糧食危機有解?比光合作用還有效率的人造食物方法可望出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01 日 7:2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科技教育

聯合國預計,世界人口在 2100 年時將達到 112 億人,由於人口激增及氣候變遷的影響,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2014 年至 2016 年全球約有 8 億人營養不良。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前幾年的報告則預測,全球暖化的關係可能造成某些開發中國家在 2050 年農作物產量只剩 2000 年的一半。因此要如何餵養全人類,也是科學家近年來不斷思考的問題。 繼續閱讀..

加州小型大學文理並重,畢業生比史丹佛畢業生還會賺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31 日 11:2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加州克萊蒙特市有一間小型的文理學校,現在是全美國最貴的大學,一年的學雜費要 72,228 美元,將近 220 萬台幣,在這邊念 4 年,要花將近 900 萬台幣。但這所大學提供的科學教育聞名全美,畢業生收入甚至比哈佛與史丹佛畢業生還高。 繼續閱讀..

霸氣不再,暴龍其實跑不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30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你一定對這個經典的電影橋段印象深刻:兇狠的暴龍(Tyrannosaurus rex,T-rex)張著血盆大口追著受傷坐在車子裡逃命、由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飾演的伊恩·馬爾科姆博士。這是由好萊塢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phen Spielberg)執導的賣座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的名場面。由於暴龍給人殘暴、兇猛又攻擊力十足、善於追殺獵物的鮮明印象,使牠在許多恐龍迷的心中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暴龍真的跑得那麼快嗎? 繼續閱讀..

解決人才荒,印度軟體公司自己開大學教程式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25 日 12:0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在美國有大批 IT 人才是印度人,在印度工作的 IT 人才大部分都在美國科技公司發展,印度本地企業要發展自己的軟體實力,必須花費大筆資源與跨國企業競逐頂尖人才。有一家公司反其道而行,專門雇用印度高中畢業生或是輟學生,教他們寫程式,面對全球客戶,一年營收可達數億美元。 繼續閱讀..

太陽擋住火星訊號會怎樣?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23 日 22:30 | 分類 天文 , 科技教育

過去 20 年來,我們幾乎時時刻刻監控著火星。但是每兩年之間,會有大約兩個星期的時間,地球和火星會運行到太陽相反的兩側,也就是說太陽擋在地球和火星中間,這種狀況稱為「火星合日」。當合日發生時,我們會無法與火星通訊。 繼續閱讀..

新技術應用沒那麼簡單,Google X 創辦人:學術研究和商業產品之間存在著死亡地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19 日 11:12 | 分類 Google ,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科技界的研究部門往往承擔著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的雙重任務,但許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推廣到市場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Google 創辦人、Nest CTO Yoky Matsuoka 認為學術研究和商業產品的開發有不同目標,導致許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在商業化過程中屢屢受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