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表示,今年度風場地質鑽探工程已提前完工,由 2 艘台籍工作船與新加坡籍工作船共同合作。另外,CIP 將動員另一艘台籍探勘船,進行彰芳西島風場地質探勘。
台籍船隊展實力,CIP 離岸風場鑽探提前完工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01 日 18:15 | 分類 能源科技 , 風力 |
了解生態擬定最佳工期,未來離岸風場基座有望變成魚類海上休息站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29 日 18: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
所有開發案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而離岸風電場多為大型的開發案,勢必要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方可放行通過,而最近美國科學家就針對東岸研究風場可能對海洋生物、漁業造成的影響,盼能尋找最佳的施工時間,在該研究中,他們也發現離岸風場有機會變成鮭魚、鱸魚等洄游性魚類的海上休息站。
針對第三階段區塊開發,CIP 提建言盼增加公告容量創規模經濟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24 日 12: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 edit |
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規則草案,對此,離岸風電廠商根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今日舉辦國產化進度報告,也針對第三階階段提出建言,認同延續國產化標準之餘,也希望再提高公告容量創造規模經濟。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初步規則釋出,2021 年第二季開始遴選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20 日 9: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 edit |
經濟部能源局規劃的離岸第三階段開發規則初登場,2026 年到 2035 年將以 10 年 10GW 規模推動,預計將在 2021 年第二季開始連續 3 年辦理容量分配。
追求環境安全衛生最高標,沃旭能源陸上變電站預計 2021 年試運轉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17 日 18:17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 edit |
2019 年丹麥離岸風電廠沃旭能源與台灣汽電共生簽署超過台幣 70 億元的大彰化東南與西南陸上變電站與陸域輸電系統工程,目前土木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預計土木工程可在今年底完成,2021 年底試運轉。
沃旭能源與台達建亞太首座 MW 級校園儲能,今於彰師大落成啟用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17 日 14:2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 edit |
沃旭能源 17 日宣布,位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寶山校區的百萬瓦級 1MW / 1MWh 儲能示範系統正式啟用,整合產官學資源,未來將運用在提升電網效率與穩定性等學術研究。
台電離岸二期 300MW 採購終於決標,估 2025 年併網發電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15 日 17:3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 edit |
歷經 8 次流標、超過一年的努力,台電二期 300MW 離岸風場終於在週一決標,由台灣廠商富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得標,決標金額新台幣 628.88 億元,預計 2025 年併網。
海龍風場確定採用西門子 14MW 世界最大風機,2024 年在台製造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05 日 17: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 edit |
西門子歌美颯上週發布全新世界最大 14MW 離岸風機,隨後也表示會在台製造與裝設,而今天西門子歌美颯公布最新時程表,據計畫,14 MW 風機將於 2024 年台中組裝廠組裝,2025 年就會在海龍 300MW 風廠。
綠能建設成本暴跌,IRENA:2021 年大型太陽能電廠就會比燃煤電廠還便宜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03 日 18:15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近年來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成本可以用暴跌來形容,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指出,綠能安裝成本正逐年下滑,預計 2021 年陸上風電的成本將會降到每度電 0.043 美元(約新台幣 1.29 元),太陽能則是 0.039 美元(約新台幣 1.17 元),跟 2019 年相比分別下降 18% 與 42%。
更輕也更加便宜,模組化木製風機塔架有機會成真嗎?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02 日 14:2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 edit |
由於風機塔架多是由鋼製成,愈大的風機,用鋼量就愈高、體積也愈大,我們得將數百公尺長的笨重塔架從製造廠運送到風場,運輸與裝設相對不易,而現在若瑞典測試成功,未來風機塔架就會變成木製品,雖然外觀相差無幾、但重量更輕,目前則有機會在 2022 年實現商業規模製造。
再生能源的排列組合,德研發風電、太陽能、波浪能三合一發電系統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28 日 16:20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所謂的分散式能源,就是與傳統的火力發電廠、核能發電廠等大型集中式能源相對概念,運用多種小型、模組化、更靈活的發電設備與儲能設備來供電,因此也出現各種排列組合,最近德國新創 Sinn Power 就研發出集結風力發電、太陽能與波浪能的離岸混合型發電系統,盼助沿岸居民一臂之力。
層層關卡讓技術留在台灣,離岸風電在地化項目有哪些?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27 日 18:1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 edit |
政府規劃 2025 年建置 5.5GW 離岸風電,而在推動產業同時,也希望技術能留在台灣,因此 2018 年就透過離岸風電遴選,逐步拉高國產化比例,長時間醞釀在台灣建立水下基礎、塔架與風機零組件等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