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Google

Google 的超強 AI 工具,怎麼會被拿來做換臉 A 片?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8 日 12: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開放資料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因此在 AI 工具的協助下,現在有一群人專門拿艾瑪·華森、艾米莉亞·克拉克、娜塔莉·波曼等女明星的臉移花接木,放在 A 片女演員的頭上,製作出各種詭異的影片,在 Reddit 論壇引發換臉熱潮,餵養男性網友的瘋狂幻想。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繼續閱讀..

廣告界自行清理門戶!Google Chrome 擋廣告功能擋掉少數最惡劣干擾的廣告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7 日 16:26 | 分類 Google , 數位廣告 , 會員專區

日前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瀏覽器 Google Chrome,推出擋廣告功能,要將干擾瀏覽者的廣告行為,或是要讀取一定時間才能關閉的自動展開廣告,通通都阻擋掉。Google 的廣告準則不只擋掉干擾的廣告,還會將背後違規的網站廣告都封掉。 繼續閱讀..

Chrome 68 瀏覽器 7 月釋出,將 HTTP 連線列為「不安全」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4 日 16:15 | 分類 Google , 會員專區 , 網路

近年來 Google 一直推動網站優先採用 HTTPS 連線的加密傳輸協議,以保護資料交換的隱私與完整性,旗下產品 Chrome 瀏覽器每次升級也都朝向這個目標更進一步。日前 Google 再度公告,今年 7 月將釋出的 Chrome 68 正式版,會把 HTTP 連線直接列為「不安全」。

繼續閱讀..

都怪通路太少?Google Pixel 2017 年出貨不到 iPhone「1 週量」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4 日 13:15 | 分類 Android 手機 , Apple , Google

日本蘋果情報網站 iPhone Mania 14 日報導,IDC 研究總監 Francisco Jeronimo 指出,Google 旗艦機種 Pixel 智慧手機 2017 年出貨量僅 390 萬支,「數字」雖不多,不過對 Google 來說這算是表現非常好了,因為該出貨量達 2016 年的 2 倍水準。Google 已於 1 月底以 11 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替 Google 代工 Pixel 手機的宏達電研發團隊。 繼續閱讀..

傳 Android P 開發代號定為開心果冰淇淋,未來將有更多「瀏海」機種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3 日 12:30 | 分類 Android , Android 手機 , Google

自 iPhone X 發表後,儘管「瀏海」設計並非所有果粉都願買單,仍可看到一些手機品牌也推出同樣有瀏海的 Android 手機向蘋果「致敬」。12 日彭博社報導更指出,Google 也計劃改良 Android 軟體與功能,使未來有更多瀏海設計的機種。

繼續閱讀..

Uber 終於搞定 Google 官司,發現滴滴已經坐在牌桌對面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3 日 7: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自駕車

美國東部時間 2 月 9 日,Uber 與 Google Waymo 的官司進行到第 5 天。前 4 天早上 7 點 30 分準時出現在舊金山地方法院的聯邦法官 William Alsup 直到 48 分仍未現身,又過了一會兒,Alsup 終於走進法庭:「女士先生們,我宣布,本案(涉案雙方)已在今天上午達成和解。」 繼續閱讀..

Google 推出狗年特別版「 Quick, Draw! 限時塗鴉」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12 日 14:30 | 分類 Google , 網路趣聞

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Google 推出狗年特別版「Quick, Draw! 限時塗鴉」,應景地以「狗」為元素,特別挑選出 6 種與「狗」相關的物品,就要讓好玩又有趣的機器學習遊戲陪伴台灣人一起旺旺過好年!狗年特別版「 Quick, Draw! 限時塗鴉」已支援繁體中文版等 15 種語言,只要動動手指,在短短20秒時間內,描繪出指定的物品,不論是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簡單上手、越玩越上癮!

繼續閱讀..

以領域專長發揮影響力,YouTuber「粉絲經濟」創造三贏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09 日 12:10 | 分類 Google , 數位內容 , 會員專區

線上影音社群平台 YouTube 在過去一年呈現爆發性成長,由於影音內容遍及多元領域也各具不同受眾取向,現已逐漸成為全球使用者吸收資訊、尋求解方的重要管道。YouTube 創作者(YouTuber)以個人風格和領域專長吸引使用者觀看內容,並透過互動分享機制增強粉絲凝聚力,逐漸形成使用者、創作者和品牌主三贏的「粉絲經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