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與海口交界處,是觀賞候鳥與野鳥的好去處,同時,含有不同鹽分濃度的水,也是永續滲透能的來源,中國開發的新型半透膜,可以從鹽梯度中收集滲透能並將其轉化為電力。
出海口成「鹽電池」,中國新滲透膜功率密度翻倍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2 日 13:1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
出海口成「鹽電池」,中國新滲透膜功率密度翻倍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2 日 13:1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 edit |
淡水與海口交界處,是觀賞候鳥與野鳥的好去處,同時,含有不同鹽分濃度的水,也是永續滲透能的來源,中國開發的新型半透膜,可以從鹽梯度中收集滲透能並將其轉化為電力。
綠色植物升級,用人工智慧強化植物碳捕捉能力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9 日 16: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
人工智慧(AI)運算可以加速各產業的開發進度,藉由透過量化各種資料,可以排列組合、優化出各種意想不到的搭配,最近科學家們正研究,如何強化植物的碳捕捉能力,能捕捉且儲存更多的二氧化碳。
要實現能源轉型、電動車普及,得需要更多的銅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6 日 11:30 | 分類 材料、設備 ,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edit |
根據標普全球一份產業資助研究,如果要實現淨零碳排目標,2035 年銅年需求量可能會翻倍達到 5,000 萬噸,保守估計也是未來十年需求成長三分之一,但我們有那麼多的紅色金屬嗎?
花蓮餘震超過千起!全球地震 3D 圖驚見台灣疊成台北 101 地標 |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3 日 12:53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軟體、系統 | edit |
花蓮規模 7.2 強震自 4 月 3 日發生後餘震不斷,截至今日中午為止,已累積超過 1,168 起餘震,其中規模 6 以上有 4 起、規模 5 至 6 有 60 起,而「Earthquake 3D Live 」全球地震 3D 圖顯示,由於台灣 7 天內地震密集,已經疊加成「台北 101 地標」,顯示為全球發生地震頻率最高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