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研究認為,43 萬年前一顆隕石在南極上空爆炸,雖然事件不夠強大到產生隕石坑,但也不小,甚至比 1908 年通古斯(Tunguska)事件劇烈。
發現 43 萬年,南極上空發生強烈的隕石爆炸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09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企鵝的「老家」在哪裡?研究:不是南極 |
作者 地球圖輯隊|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2 日 0:00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根據科學家一項新研究,學界始終爭論不休的「企鵝老家到底在哪裡?」謎底終於揭曉:不是在南極,當然也不會是北極。 繼續閱讀..
碳排放量增加反使南極上空大氣變冷,速度是地表暖化的 10 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31 日 11:1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氣候變化越來越極端,當溫室氣體導致地球表面溫度節節升高時,地球大氣邊緣卻在以暖化的 10 倍速度冷卻中。一篇新研究表明,南極洲上方 90 公里的高層大氣在過去 24 年已降低約 3℃,平均每 10 年就降 1.2℃──和地表相比,上個世紀約升溫 1.3℃。 繼續閱讀..
火星表面可能有更多鹽水存在,只是不適合地球生物生存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8 日 9:0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就目前所知,火星是個乾燥荒蕪又寒冷的星球,地表無法維持液態水,然而一篇新研究指出,火星可能比想像中還要濕潤,至少有 40% 地區的表面可以覆蓋鹽水達 6 小時。 繼續閱讀..
16 年來地球流失多少冰蓋?新舊衛星數據對比見真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04 日 18:4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這 16 年來,在協調全球氣候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的極地冰蓋消退了多少?基於 NASA 兩顆雷射衛星的測量,過去 16 年南極洲與格陵蘭島冰蓋的損失量遠遠超過積雪,導致自 2003 年以來海平面上升了約 14 毫米。 繼續閱讀..
南極臭氧層破洞縮到有史以來最小面積,成因卻是氣候變遷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3 日 14:4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1982 年,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觀察到臭氧層破洞,此後為了防堵洞口越來越大,全球開始逐步禁用會分解平流層分子的化學物質。近日 NASA 與 NOAA 報告指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成為有史以來最小的一次,但可能和人類無關,而是氣候異常所致。 繼續閱讀..
南極冰下 1 公里發現水熊蟲遺骸,來源、年齡尚在釐清中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19 日 13:2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
南極探險隊在冰下湖深處,發現了地球最強悍生物水熊蟲的遺骸,令所有人大感震驚意外。 繼續閱讀..
為抵抗極端孤僻封閉環境,南極科學家會開啟「心理冬眠」模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10 日 14:0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對旅行者而言,從都市流浪到野外、高山、雪地是身心靈的享受;但對在南北極進行研究的科學家而言,這片單調又與世隔絕的白,可將一個人的精神情緒逼到極點。但最近,心理學家分析了幾名正在南極工作的科學家精神狀態,發現他們的抑鬱情緒並未如預期在冬天增加,反而偏向無波無瀾,稱之為心理冬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