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嬰兒 1 歲已有記憶,長大後想不起來仍是謎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5 日 9: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近日刊登的新研究挑戰關於嬰兒記憶的假設,指出他們年幼的心智確實能形成記憶。不過,這些記憶日後為何變得難以回想,仍是個謎。 繼續閱讀..
不是每種體力活都好,研究:高體力勞動工作患失智症風險大增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1 日 12:49 | 分類 人力資源 , 職場 | edit 最近研究警告,60 歲以上成年人如果長時間久坐,如坐著看電視或開車,患失智症風險可能增加,避免失智症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運動,運動甚至有機會清除大腦積累的斑塊。但不是每種體力或動都有益大腦健康,《刺胳針》刊登研究發現,若年輕時從事體力要求較高的工作,反而會增加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繼續閱讀..
體罰副作用,研究:苛刻教養會導致大腦萎縮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6 日 13:3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現代社會對是否應該以嚴厲方式教養孩子,比以前社會有更多反思,但仍然有很多人堅持打才有效。不過一項新研究發現,反覆對孩子生氣的父母,包括對孩子大吼大叫或體罰,可能會產生相當於嚴重虐待兒童的後果,導致兒童大腦區域萎縮。 繼續閱讀..
最新研究顯示,類似瑪利歐的 3D 遊戲有助改善年長者的認知功能 作者 Nana Ho|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13 日 2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電子娛樂 | edit 流行文化中,電視節目、漫畫書幾乎是不變的經典,近年來熱度提升的電子遊戲也是其中之一,但在年長者眼中,以電玩為主的遊戲活動經常被歸類在「浪費時間」,但事情真的是如此嗎? 繼續閱讀..
喝酒有益健康?研究指輕飲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10 日 18:4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一般人不會將啤酒、紅酒、烈酒當作致癌物,且先前研究顯示日飲適量紅酒還有益身體健康,不僅可以降低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且認為紅酒可以防止部分細胞死亡,一種名為白藜蘆醇的物質可以防止血管受損。但刊登在《臨床腫瘤學》(Clinical Oncology)期刊的最新研究卻發現,只要一點點酒精就可能提高罹癌風險。 繼續閱讀..
老年跳舞海馬體增加,有效扭轉大腦老化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09 日 11:1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在亞洲國家,時常可在晨間或傍晚的公園或廣場等空地看到大批跳土風舞的中年人,動作並不激烈,但輕微的活動及稍微需要記性的舞蹈,其實好處不少。神經科學家發現,跳舞可延緩老化帶給人類的身心壓力,是最有效的抗老活動之一。 繼續閱讀..
「臍帶血」還有活化記憶力的奇效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17 年 05 月 20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史丹佛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新生兒的「臍帶血」中的組成分不但能活化已老化的小鼠腦功能,也能改善其認知功能(註 1) 。此發現已於今年 4 月刊登於《自然》期刊網站上,並有機會發展出治療因老化造成的心智功能衰退新藥。 繼續閱讀..
強化記憶的人工腦部裝置,有望商業化 作者 徐 知誼|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19 日 17:32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最近在美國崛起了一家名為 Kernal 的新創公司,他們野心勃勃,宣稱要發展出臨床可用的人工腦部裝置,以幫助記憶有問題的人。目標市場客群包含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失智症患者,以及中風和腦部受創的人們。如果成功了,將來腦科醫師就會在手術中植入他們研發出的微小裝置到患者腦部──確切地說是海馬體(hippocampus)中。海馬體是腦部記憶形成和存儲的關鍵區域。該裝置的電極將會刺激某些神經元,幫助將外部世界輸入的訊息轉化為長期記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