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遊客紛傳死亡,專家估是高溫致命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1 日 14:01 | 分類 旅遊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希臘最近發生一連串遊客死亡事件,還有數人失蹤,當地政府稱這些案件都有一個共同模式,就是他們都在高溫下徒步旅行。希臘正在經歷初夏的強烈熱浪,氣溫高達 40°C,現在科學家稱希臘高溫可能是讓遊客喪命的原因。 繼續閱讀..
麥加高溫 52°C,千名朝聖者熱死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1 日 12:1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麥加朝聖是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之一,所有身體上與經濟上有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須至少完成一次朝聖活動,他們相信朝聖回來後已經洗清自己的罪。但今年朝聖適逢熱浪襲擊,許多人受不了 52°C 高溫,至今達上千人因高溫熱死。 繼續閱讀..
歐洲暖化比全球快兩倍,20 年因熱浪死亡人數增加三成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4 日 11:28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日前瑞士婦女團體狀告法院,稱政府對暖化沒有實際作為,任由極端氣候傷害他們的健康,最後在歐洲人權法院上勝訴,外界預期這項裁決可能會影響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政策,因多數歐洲政府都是《歐洲人權公約》簽署國。人民抗議有根據,最新報告指出,歐洲是地球溫度上升最快大陸,20 年來死於極端氣候的人增加 30%。 繼續閱讀..
高溫傷害免疫系統,科學家找到關鍵機制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22 日 11:46 | 分類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高溫會造成身體一系列熱壓力反應,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先前研究預估,到本世紀中葉,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可能會增加 4.7 倍。最近科學家發現高溫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即使短暫暴露在高溫下,可能引發發炎反應,損害適應性免疫反應,增加人們對傳染源、環境暴露的易感性,並使心血管疾病惡化。 繼續閱讀..
熱浪帶來骨牌效應,《自然》:全球經濟將陷入停滯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8 日 12:50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edit 今年可能打破高溫紀錄,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新研究發現,更頻繁、更嚴重的全球熱浪將擾亂全球未來的供應鏈。《自然》研究首次計算經濟損失,高溫將引發主要經濟體損失等骨牌效應,即使是很少受熱壓力直接影響的溫帶國家也不能倖免。 繼續閱讀..
冷氣無法抗暖化,研究:室外熱 1°C 科技廠生產力降低近 1%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12 日 11:13 | 分類 環境科學 , 職場 | edit 天氣炎熱對戶外工作者傷害最大,但即使在冷氣房工作也難以避免氣候變化的影響。英國科學家追蹤中國一家高科技工廠的室外溫度和勞工生產力,發現只要天氣炎熱,即使工作場所有冷氣,生產力也會降低,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警示,無論建築冷卻技術如何,人們都無法完全避免氣候變化對經濟的衝擊。 繼續閱讀..
汰換黑色瀝青,「冷路面」減緩熱島效應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27 日 11:41 | 分類 材料、設備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美國南部遭受熱浪襲擊,路面溫度高到 80°C,許多人只是跌倒就燙傷,亞利桑那州醫院燒傷中心甚至滿房。路面高溫原因是瀝青是吸熱材料,隨著夏季溫度愈來愈高,美國正在鋪設可將陽光反射回大氣的「冷路面」,科學家預測新道路材料減少人行道熱量、降低夜間溫度,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節省建築物能源,並減少建築物對冷氣的需求。 繼續閱讀..
濕到人體無法散熱,地球溫度逼近「濕球」閥值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23 日 12:09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這兩年又濕又熱的夏天讓人幾乎無法在太陽下活動,今年聖嬰回歸可能出現更熱更潮濕的熱浪。氣候科學家擔心,如果人體溫度超過所謂「濕球閾值」,死亡可能性會增加。 繼續閱讀..
腎臟是氣候晴雨表,專家估未來腎結石患者將大增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09 日 12:3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edit 熱浪對健康的影響不只中暑、增加心血管疾病與代謝風險,科學家表示,腎臟是氣候晴雨表,現在台灣腎結石患者約十分之一,美國與以色列等國家也差不多,隨著夏天愈來愈熱,濕度愈來愈高,腎結石與脫水造成的腎損傷患者也會愈來愈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