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AI

全球前十大獨角獸,美中全包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2 日 12:24 | 分類 會員專區 , 財經

新科技顛覆各行各業,在人工智慧、大運算、機器學習、虛擬實境等技術浪潮來襲下,未來所有企業都會成為科技公司,而這些所謂的破壞性創新者,多來自未上市的新創獨角獸,而非大名鼎鼎的老牌科技公司,將成為引領未來市場發展的主導者。 繼續閱讀..

讓聊天機器人更懂人類的方法?教它第二種語言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2 日 8:2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會員專區

從 Siri 和微軟小冰,再到 Amazon 的 Alexa,以及數以萬計的人工智慧語音服務,此種服務已經漸漸崛起並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了。但無論語言或文字,由於人類很多話語都跟常識及上下文有關,因此造成人工智慧常遭遇理解上的困難,不過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一招可提升機器認知能力的方法:訓練它們使用第二種語言! 繼續閱讀..

金屬領來了!孫正義:30 年後智慧機器人將達 100 億台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1 日 15: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機器人

紐約時報 20 日報導,軟銀(Softbank)社長孫正義(首圖左一)日前在喚醒良知基金會(Appeal of Conscience Foundation)發表演說時指出,繼藍領、白領之後,未來將出現「金屬領(metal collar)」。他說,金屬領不僅將取代多數藍領階級工作,許多白領階級也將丟掉飯碗,人類必須開始思考工作的定義與生命的價值。 繼續閱讀..

iPhone X 的 Face ID 臉部辨識技術解析:從感光元件到 3D 立體影像感測原理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9 日 13:10 | 分類 iPhone , 光電科技 , 晶片

蘋果公司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 iPhone 上市滿十年的今天,特別推出有史以來功能最強大的旗艦機 iPhone X,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取消了 Home 鍵也無需手動解鎖,而是採用 Face ID 臉部辨識解鎖技術,將 3D 影像技術發揮到極致,這裡我們經由 Face ID 臉部辨識技術來解析 3D 立體影像感測原理。 繼續閱讀..

中國「腦計畫」擬年底推出,投資規模上看 60 億美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8 日 16: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中國觀察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日前參加「2017 年度求是獎」時透露,「腦計畫」(腦科學研究計畫)計畫今年底推出,投資規模將與美國「腦計畫」相當,但具體細節尚未敲定,政府將投入鉅資,民營資本也可望參與,計畫出爐之後,研發成果的推進和轉化也會加速。 繼續閱讀..

集邦科技一年一度重量級「2018 集邦拓墣大預測」研討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8 日 14:0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xR/AR/VR/MR , 市場動態

時序已近 2017 年第四季,AI 人工智慧的發展無疑是科技業今年最關注的亮點之一,隨著 AI 的應用逐步導入於金融、醫療、零售、製造、汽車等領域,帶起新一波科技產業技術的競逐與投資熱潮,不只 Google、英特爾、IBM 等科技巨擘紛紛投入,就連蘋果都在最新 iPhone X 新增了 AI 的功能。 繼續閱讀..

AI 夯!輝達 GPU 擅長訓練,英特爾/賽靈思 FPGA 拚推論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8 日 12: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晶片

《紐約時報》9 月 16 日報導,科技產業板塊正出現劇烈變化。輝達(NVIDIA Corp.)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受訪時表示,現在有點像是網際網路剛開始的時候。由黃學東(Xuedong Huang)所領導的微軟(Microsoft)語音辨識研究團隊利用輝達所開發的晶片,在一年內就達到辨識準確度超越普通人的境界。黃學東說,微軟如果沒有這項武器(基礎設施),至少得花上 5 年的時間才能獲得相同的成果。 繼續閱讀..

【數位革命】從專家系統到機器人稅,探討 AI 人工智慧對經濟的衝擊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7 日 12: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會員專區 , 機器人

為什麼很難探討「AI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真正影響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這個名詞過於氾濫。這是一個歷史比電腦更悠久的概念,而如今所談論的實務問題,早已南轅北轍。就如同前篇所述,若真的要探討人工智慧即將帶來的衝擊,必須要對其有更清晰的定位,並清楚數位革命一直以來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如何影響數位革命。

繼續閱讀..

UL IOT 論壇談安全科學如何成就創新科技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4 日 17:1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市場動態 , 物聯網

台灣唯一完整詮釋新創科技與安全科學交鋒的年度大會《2017 IOT 新創論壇》,於 13 日在寒舍艾麗酒店盛大舉行。全球安全科學機構 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在會中串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行動運算、機器學習,以及智慧居家、建築、醫療等新創科技,明確點出這些明日科技,必須透由安全科學輔助,建立各方多面向對新科技使用上的「信任」,才能形成長遠永續的商業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