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大戰,Honda 電動車將參考蘋果供應鏈管理模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02 日 14:43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零組件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成本大戰,Honda 電動車將參考蘋果供應鏈管理模式


本田設法提升電動車產能,關鍵因素就在供應鏈管理,為此似乎打算效法蘋果風格,直接與供應商夥伴溝通,確保零組件不會受限,尤其電池和晶片。

本田(Honda)汽車最新的供應鏈管理架構,師法科技巨頭蘋果電腦,採取和供應商直接對頭的管理方式,深度介入開發與生產過程,確保零件品質並控制成本。第一個範本就是台積電,本田已經宣布雙方將合作開發電動車用晶片,而接下來就是電池。

鋰電池是電動車的生命線,也是提升產能的關鍵瓶頸。本田本週宣布,與日本電池大廠 GS Yuasa 合作,投資 4,341 億日圓(約新台幣 970 億元)研發量產電動車用鋰電池,且日本政府會補助三成左右投資金額,確保電池供應鏈留在日本國內。

雙方合作電池廠預計於 2027 年 10 月啓用,估計年產能為 20GWh,足可供應數十萬輛電動車生產。這座電池廠將成為本田加速電動化的基礎,已宣布提前 5 年,將在 2035 年於中國達成 100% 新車銷售都是電動車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本田正在創建新供應鏈架構,希望新電動車和 iPhone 一樣,從零件源頭開始就盯緊品質和成本,直接與供應商溝通合作,放棄傳統的金字塔供應鏈結構,換言之,本田電動車未來的生產過程,將跳過 Tier1、Tier2 供應商,直接與零件供應商對接。

或許這模式不會 100% 應用整車零件,但本田已明確展現電池、馬達和晶片供應鏈策略轉變。晶片部分,本田與台積電直接合作、電池部分也和 GS Yuasa 直接合作,此外更擴大驅動供應商 Hitachi Astemo 持股比例,從 33% 增加到 40%,希望主導零件開發製造過程。

過去兩年的供應鏈問題,本田似乎認為是獲利下滑的元兇,因此電動車事業採取大膽新架構,企圖跳脫框架,最大化電動車利益。但也有高層認為,利潤下滑主因就是轉型電動車速度太慢,這問題造成的傷害比晶片缺貨更巨大。

2023 年第一季本田已兩次下修銷售預測,主要市場之一的中國,本季銷量比去年同期下滑 38%。

(首圖來源:本田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