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周遭有眾多細菌和真菌,國際太空站(ISS)的低重力環境也不例外。美國和印度的研究人員發現 4 種 ISS 裡生長的細菌菌株,其中有 3 種是科學界完全未知。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自然科學

摩擦奈米發電機的魔力,隨意動一動都可以發電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2 日 17:39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海洋佔地球 70% 面積,為最大的能量儲存體,若能善加利用龐大的藍色能量,便是另一條再生能源途徑。
耗水費最快明年上路,5 大產業 1,817 家將納入開徵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2 日 8:5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財經 |
經濟部擬於明年開徵耗水費,根據水利署調查,每月用水超過上萬度有 5 大產業,包括石化、造紙、光電、電子與鋼鐵業,共計 1,817 家廠商,每月用水量占比高達四成,未來將納入徵收對象。

野火燒不盡衛星盯著看,澳洲公司計畫打造 1 分鐘內就能發現野火的監測系統 |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2 日 8: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澳洲因為乾燥氣候,一直都有野火季節。自 19 世紀中葉有紀錄以來,歷史上澳洲野火總共造成 800 人喪命,最致命的是 2009 年的「黑色星期六」野火,造成 173 死;規模最大的則是 1974~1975 年野火季,總計延燒 1.17 億公頃,相當於燒掉 15% 澳洲面積。隨著極端氣候,澳洲發生嚴重野火的頻率可能提升,2019~2020 年發生大規模野火,造成 34 死,燒掉 1,860 萬公頃面積,估計有 10 億隻野生動物喪命。 繼續閱讀..
物理學家剛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微弱的引力場測量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兩個 90 毫克金球之間的微小引力在最近首次測量出來,這使得本事件成為目前被成功測量的最小引力場——這一成就為探索量子領域的交互作用打開了大門。 繼續閱讀..

下一代太陽能溫室不影響光合作用,發電種菜兩不誤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9 日 18:52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有別於現在常見、湛藍色的矽晶太陽能板,有機太陽能技術可以製成透明模組,也更加靈活可撓,想見應用範圍更加廣泛,能化身太陽能窗戶又或是變成溫室的「玻璃」,不過太陽能板跟植物同為吸收「日光波長」轉換成「能量」,太陽能模組會是阻撓植物光合作用的絆腳石嗎?
最大的中子星有多重?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8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當恆星結束主序星階段,將不再產生能量,隨之邁入死亡。死亡的恆星根據殘留的質量決定其命運,依照質量高低可能形成黑洞、中子星或白矮星。 繼續閱讀..

撲滅「殭屍地下火」水量減 40% ,新型濕潤劑有效控制泥炭火災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7 日 15:1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泥炭火患(peat fire)有如「殭屍大火」,以為已經撲滅火勢,殊不知地底仍在悶燒,過沒兩天又會再熊熊燃起,除了不斷往地下灌水一途,別無他法。對此英國科學家已經研發出新型濕潤劑,撲滅泥炭地下火所需時間與耗水量減少 40%。

再加一種,科學家確認冰的第 19 種晶體形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7 日 13:59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由於原子在材料中的排列方式不同,光是冰就有高達十幾種獨特晶體結構。繼在超高壓下出現的超離子冰 XVIII 後,最近科學家再確認了冰的第 19 種晶體形式,命名為冰 XIX。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