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奇異

奇異遭股價之亂,再度成為「人才培育中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7 日 15: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台灣之光」台積電市值繼超越英特爾(Intel)之後,無懼張忠謀宣布退休,持續力爭上游,又再超越美國綜合工業大廠奇異(GE)等知名企業,不過,奇異之所以遭台積電超越,除了台積電往上挺升以外,奇異本身也要負一半責任,因為 2017 年以來奇異股價一路走下坡,從每股 30 美元以上,跌至 10 月 12 日收在 22.96 美元,來到 2 年來的股價低點,導致市值在 2017 年大減近四分之一,約 700 億美元。 繼續閱讀..

鎖定兩岸商務高階客層,HONDA JET 於 20 日抵台展示 3 天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4 月 20 日 15:2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會員專區 , 汽車科技

被譽為私人商用飛機夢幻逸品的 HONDA JET 小型商用噴射機 HA-420,在 11 日至 13 日於中國上海參加完 2017 年亞洲商務航空大會,19 日前往香港亮相之後,20 日上午順利抵達台北松山機場進行展示。這一次抵台的 HONDA JET 以商業展示為目的,打探台灣商用飛機的市場潛力,將在台灣停留 3 天,預計 22 日上午離台,結束這一次巡迴兩岸三地的商展之旅,飛返日本。

繼續閱讀..

奇異連續購併,強化工業物聯網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24 日 7: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物聯網 , 財經

綜合工業大廠奇異(GE)積極發展轉型為數位化服務企業,並鎖定工業物聯網領域,2016 年 11 月,奇異連續祭出購併補強工業物聯網軟體實力,以 9.15 億美元(約 291 億元新台幣)買下雲端服務公司 ServiceMax,又以 1.53 億美元(約 49 億元新台幣)買下加拿大工業物聯網軟體公司比特燉(Bit Stew)。 繼續閱讀..

電力與新能源事業救援,奇異季報獲利仍成長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24 日 13:59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財經

綜合工業大廠奇異(GE)2016 年 10 月發表 2016 年第三季季報,奇異近年來積極聚焦核心的最高戰略,在國際油價低迷的環境下踢到鐵板,油氣部門營收大降 25%,幸好電力與新能源部門獲利增加,救援了業績,使得季獲利仍然成長 6.7%,然而營收獲利全面都低於奇異先前的財測預期。 繼續閱讀..

無風時怎麼辦?奇異要打造全球首座無風也能發電的「風-水力發電場」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21 日 17:52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對於風力發電來說,該如何在無風的狀態下還能產生能量著實為一大挑戰。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德國風能公司 Max Boegl Wind AG 與奇異旗下的 GE Renewable Energy 合作,要將風力發電渦輪結合水力發電技術,建造出世界首座「風-水力發電場(wind-hydro plant)」,預計在 2018 年前正式併網上線。 繼續閱讀..

奇異積極在航空領域發展 3D 列印利基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9 月 14 日 8:19 | 分類 3D列印 , 會員專區

3D 列印在媒體報導及股市表現上逐漸退燒的同時,在航空產業上似乎逐漸找到第二春,波音正往實驗用 3D 列印技術打造機翼的方向邁進,也與航空產業淵源極深的綜合工業大廠奇異,也不落人後,一方面提出購併 2 家 3D 列印公司,同時宣布以 3D 列印技術打造螺旋槳飛機引擎,減少了 845 個零件。 繼續閱讀..

奇異執行長:不管會不會用到,年輕人一定要會寫程式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12 日 6:08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科技趣聞

綜合工業大廠奇異(GE)不僅是許多產業領域的先鋒,在商業管理上也一向執全球企業牛耳,現任執行長傑夫‧伊梅爾特( Jeffrey R."Jeff " Immelt)上任後,積極推動聚焦核心業務、簡化公司組織、一貫化決策流程,有與矽谷新創公司取經的味道,如今更進一步想讓公司與矽谷新創氣息靠攏,提出要讓公司每個年輕員工都學習程式,不管他們工作上是否需要用到程式專長。 繼續閱讀..

誰最挺歐巴馬製造業回流?美國 9 大回流企業一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4 月 29 日 13: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財經

美國因為企業大量將製造環節外包或轉移至低成本的海外,而流失不少工作機會,在 2000 年到 2003 年流失 22 萬個製造業工作,2001 年到 2013 年流失 240 萬工作到中國,為此,歐巴馬極力鼓吹製造業回流美國,不過隨著亞太地區工資上漲,美國本土製造意識興起,以及產業結構改變等因素,美國製造業外流的程度不必歐巴馬呼籲,光是市場因素就足夠讓企業放緩腳步,甚至還緩緩回流美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