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早期、也就是形成太陽系初期,撞擊地球的彗星可能帶來益處,很可能是地球水來源,約占地球質量 0.02%。 繼續閱讀..
當彗星撞擊被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當彗星撞擊被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地球早期、也就是形成太陽系初期,撞擊地球的彗星可能帶來益處,很可能是地球水來源,約占地球質量 0.02%。 繼續閱讀..
金星的過去沒有想像中溫和,新模型顯示金星不曾形成海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5 日 13:5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做為行星地球的雙胞胎,科學家一直努力從金星尋找能維持生命的蛛絲馬跡,比如金星過去曾處於溫和氣候、表面被海洋覆蓋、且雲層有機會孕育微生物。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金星可能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支撐海洋,因為它太熱了,永遠不會冷卻到足以讓水凝結成液體。 繼續閱讀..
系外行星如何調節氣候?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9 日 8:15 | 分類 天文 | edit |
系外行星是否適居的關鍵,是長期穩定氣候的能力。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一顆表面佈滿水的星球,能否保持與地球類似穩定氣候的能力。 繼續閱讀..
大氣灰塵密度比預估數值還高 4 倍,恐影響大氣現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21 日 9:5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灰塵是地球高層大氣的關鍵組分之一,它們會與雲、海洋和太陽輻射相互作用,影響天氣、降雨與全球暖化。最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新研究表明,地球大氣中的灰塵密度比當前氣候模型模擬的數值還要高 4 倍,這可能會影響各種大氣現象如:颶風等。 繼續閱讀..
2013 全球氣候現狀總體檢 地球持續發燒不退 |
作者 低碳生活|發布日期 2014 年 08 月 24 日 0:02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全球暖化已經不是新聞,溫度上升 2 度 C 的嚴重性也不讓人陌生,但你知道目前的氣候狀況究竟是如何嗎? 美國國家氣象學會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今年 7 月17日發佈最新「2013 氣候現狀」(State of the Climate in 2013)報告,發現 2013 年不僅在全球氣溫史上躋身最炎熱的 6 年之列,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高度、冰雪消融的程度也都名列前茅,屢創新高。種種科學數據,除了證實地球正在不斷升溫、人類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艱鉅之外,也提醒台灣政府和民眾要具備宏觀的氣候視野,才能掌握台灣現今與未來的氣候動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