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波浪能為動力來源、設備還是由 170,000 支回收寶特瓶製成,新創 Oneka 開發出超環保的海水淡化設施,每天可以產出 13,000 加侖(53,000 公升)的淡水,排出的鹽水濃度還比其他低得多。
由 17 萬支寶特瓶製成,浮動式波浪能海水淡化設備登場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23 日 10:02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由 17 萬支寶特瓶製成,浮動式波浪能海水淡化設備登場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23 日 10:02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以波浪能為動力來源、設備還是由 170,000 支回收寶特瓶製成,新創 Oneka 開發出超環保的海水淡化設施,每天可以產出 13,000 加侖(53,000 公升)的淡水,排出的鹽水濃度還比其他低得多。
遠遠看只是「巨型浮標」,新型波浪能有望助力海上開發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7 日 10:00 | 分類 能源科技 | edit |
遠遠看來是超大的浮標,但其實是波浪能設備,最近蘇格蘭 AWS Ocean Energy 開發的 Waveswing 機型在海上試驗中表現出優異的結果。
海可納攜手台灣盼路,盼推動首個波浪能示範計畫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4 日 9:45 | 分類 能源科技 | edit |
再生能源除太陽能、離岸風電之外,未來地熱、海洋能也是發展重點,3 日海可納新能源(Aquanet Power)宣布與台灣盼路新能源簽訂「震盪水柱式波浪發電示範電廠」,此為台灣第一個利用海洋波浪能發電的示範計畫,也是世界首座陣列式波浪能裝置。
蘇格蘭又有新波浪能,MW 級巨型設備現正測試中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22 日 10:36 | 分類 能源科技 | edit |
海洋能源百百種,現也有許多技術成功跨過實驗室大門,正在進行規模測試,愛爾蘭公司 OceanEnergy 則正在蘇格蘭測試,號稱世界容量最大波浪能設備。
推動潮汐能與河流能源,美將撥出 3,500 萬元資金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21 日 18:00 | 分類 能源科技 | edit |
美國能源部表示,將提供 3,500 萬美元的資金,推進潮汐能和河流水力系統的發展,希望能幫正起步的再生能源,注入強心劑。
經過 12 個月測試,有如「海上平台」波浪能系統表現斐然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02 日 13:35 | 分類 能源科技 | edit |
做為新興能源,目前包括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能源都尚未規模商業化,不過現在主打波浪能系統的 Wave Swell Energy 宣布有新的進展,其波浪能系統 UniWave 200 在測試一年後,帶來不錯的成績,波浪能轉換電力效率達到 50% 。
看中無窮發電潛力,以色列海洋能源裝置獲進展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2 年 02 月 25 日 16:06 | 分類 能源科技 | edit |
海洋能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能善加利用這些龐大的能量,就能助供電一臂之力,現在以色列已成功裝設第一個波浪能浮筒。
波浪能是否能跨越死亡之谷?2021 年將再有一波衝刺期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7 日 14:41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波浪能還有沒有市場?對於新產業來說,要如何越過「死亡之谷」抵達損益兩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最近沉寂一時波浪能,目前正寄望明年開始測試的大型系統能為波浪能市場帶來新氣象。
再生能源的排列組合,德研發風電、太陽能、波浪能三合一發電系統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28 日 16:20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所謂的分散式能源,就是與傳統的火力發電廠、核能發電廠等大型集中式能源相對概念,運用多種小型、模組化、更靈活的發電設備與儲能設備來供電,因此也出現各種排列組合,最近德國新創 Sinn Power 就研發出集結風力發電、太陽能與波浪能的離岸混合型發電系統,盼助沿岸居民一臂之力。
再生能源組合的相乘效應,波浪能設備加裝太陽能板可行嗎?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3 日 14:22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波浪能顧名思義,利用波浪的上下起伏,將海水動能轉換成電,目前許多國家都在測試各種波浪能技術,對於不同深度、地形的海洋,也有推出不同樣式的波浪能設備。最近瑞典波浪能廠商 Eco Wave Power 更在既有設備上裝上太陽能板,這是如虎添翼還是適得其反呢?
遠看有如船舶、近看卻是波浪能,固定式設備有望降低海浪衝擊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05 日 8: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海水占地表面積的 70%,海洋能源所蘊藏的潛力難以想像,只要地球自轉、月球與太陽的引力持續,人們就能擁有近乎無窮盡的電力,但海洋能也不是沒有挑戰,人們要如何降低天氣、海象對設備的影響?
低成本、構造簡易波浪能設備出爐,裝置容量有望達 500KW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15 日 10:59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為了提高海洋能源的成本效益比,各國科學家已推出各式或新奇或實用的設備,而現在蘇格蘭與義大利科學家又帶來全新的橡膠製波浪能系統,聲稱設計比過去研究更便宜、耐用與簡易,預估實際尺寸裝置容量為 500KW。
讓海洋能源朝商業化邁進,歐盟籲擬定能源藍圖與實施計畫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07 日 7: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海洋能源是近幾年才開始研發的新興技術,相較於在歐洲裝置量高達 15GW 的離岸風電,海洋能源裝置量僅 17MW,而且多是測試專案與研究使用。為此歐盟近期公布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分析報告,望降低該技術的成本、進一步排除海洋能源在商業化道路上的阻礙。 繼續閱讀..
海洋能源潛力大,潮汐能與波浪能 2050 年可供 750GW 電力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09 日 8: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財經 | edit |
月球引起潮起潮落,也賦予海水巨大動能,因此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都是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綠能選項,如果能善加利用海洋資源,對近海或是四面環海國家將大有裨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