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輻射

避免漁民風評被害,福島處理水將由海底隧道排入 1 公里外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26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核能 , 能源科技

日本在今年 4 月敲定,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儲存核廢水稀釋 2 年後排入海洋,引發日本民間與國際關注,將來那些「處理水」要怎麼入海呢?日本東京電力( TEPCO)表示,將打造一條海底隧道,將經過處理但仍有放射性水釋放到 1 公里外,避免當地漁民「名譽受損」。

繼續閱讀..

冷戰初年核子試爆,放射性銫至今仍出現在蜂蜜裡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1 日 8:3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二戰剛結束時的冷戰初期,為了在核子戰力上勝過對手,1950~1960 年代核子大國進行了許多次核子試爆,由於當時對核污染還不那麼了解,初期採用地上與空中核試爆,大量放射塵就這樣進入大氣中,直到 1963 年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在大氣層、太空和水下進行核試,才主要改為汙染較可控的地下核試爆。 繼續閱讀..

車諾比核災 35 年後尚未結束,監測又發現一處隔間中子釋放激增 40%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19 日 8: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1986 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汙染擴散全歐,周邊也成為無人區,至今已經 35 年,逐漸被世人遺忘,不過其實核災從來沒有所謂結束,只是「穩定」而需要時時監測,而這個穩定也隨時會改變,車諾比事故現場內部一處反應爐下方隔間,4 年來中子輻射量增加 40%,提醒世人車諾比的幽靈從未遠去。 繼續閱讀..

放射性元素的加熱作用影響行星的可居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8 日 8:15 | 分類 天文

岩石行星的熱演化和 3 種長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鉀、釷和鈾有關。後兩種元素在岩石行星地函的濃度在不同行星系統間可能會有數量級變化,因這些元素是由罕見的中子星碰撞過程產生。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和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討論這些變化對地球大小的行星熱演化的影響。 繼續閱讀..

超狂抗輻射細菌撐過實驗,在國際太空站艙外設施存活整整一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1 日 15:4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正在往整個太陽系擴展,了解分子在外太空的生存機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雖然人體仍無法長時間處於失重環境,但這不包括某些極端的地球微生物,比如抗輻射奇異球菌。根據國際太空站上最新實驗結果,抗輻射奇異球菌居然在艙外設施健康地生活了整整一年。 繼續閱讀..

麻省理工發現,輻射可以延長某些合金材料使用壽命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0 日 19:51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材料

輻射會使許多材料產生損傷,加速結構老化,這也使得高輻射環境(如核反應爐)的關鍵零件必須時常更換,但麻省理工(MIT)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一些可以在反應爐中使用的合金來說,輻射不僅不會加速材料腐蝕,還反而可以提高其電阻,使材料的使用壽命增加一倍。 繼續閱讀..

磚塊可充當「伽馬射線照相機」,記錄附近放射性物質位置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01 日 20:51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材料

想追蹤一些放射性物質的位置與分布,也許靠建築材料就能辦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利用一般建築材料(如:磚頭)充當「相機」,藉由殘留的伽馬射線輻射來「拍」出放射性物質來源。 繼續閱讀..

在車諾比核災中發現以輻射為食的真菌,似能開發成太空用防曬霜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9 日 11: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車諾比核災事故後 5 年,科學家在核反應爐壁上發現一種奇怪真菌,似乎能抵抗致命輻射。科學家對真菌進行測試後發現它們含有大量黑色素,證實真菌正在靠吸收輻射來生存,最近科學家表明,也許能藉此開發太空用防曬霜,幫助太空人多一層輻射防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