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人們認為進入低緯度電離層的閃電能量會一直被困在該層,抵達不了輻射帶,但現在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電磁波,能將大量閃電能量從低緯度電離層傳送至磁層,對太空安全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
發現新類型電磁波,能將大量閃電能量傳送至地球磁層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19 日 13:2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發現新類型電磁波,能將大量閃電能量傳送至地球磁層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19 日 13:2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先前,人們認為進入低緯度電離層的閃電能量會一直被困在該層,抵達不了輻射帶,但現在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電磁波,能將大量閃電能量從低緯度電離層傳送至磁層,對太空安全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
有如閃電,以奈米孔開發出「空氣發電」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0 日 13:34 | 分類 奈米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只要準備一個有著直徑小於 100 奈米孔洞篩子,無論是在雨林還是在沙漠,都可以從空氣濕度收集電力。 繼續閱讀..
閃電流轉之間,發現樹木遭雷擊後形成全新磷物質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2 日 16:5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閃電可能對人畜和設施造成破壞,卻也可能是促成生命的基石。南佛羅里達大學科學家在檢查一棵樹被閃電擊中形成的化石後,從中發現閃電導致一種新磷物質形成。 繼續閱讀..
40,000fps 高速相機拍攝獨特圖像,顯示避雷針工作原理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15 日 17:0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趣聞 , 自然科學 | edit |
向下雷擊是所有閃電中研究最廣的類型,最近一張在巴西雷暴期間拍攝的照片,正在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避雷針設備如何相互競爭吸引雷擊。 繼續閱讀..
各角度都拍一下,高層大氣罕見放電現象被三方鏡頭捕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21 日 15:5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和我們習以為常的低層大氣閃電不同,中高層大氣中有許多更壯觀的瞬態發光現象,那些電花向外太空延伸,只是我們看不太到、也很難從地面捕捉。那如果這些事件在被軌道衛星幸運拍攝的同時也被地面陣列捕捉、甚至還有「閃電狂熱者」用自己的相機拍到,機率該有多小呢? 繼續閱讀..
原不知閃電是何物……北極地區閃電逐年增,本世紀末次數恐翻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12 日 18:0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北極地區的閃電事件原本極度稀少,當地居民可能終其一生都未見過這種自然現象。然而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過去 10 年北極變暖速度是其他地區 2 倍,而數據顯示閃電事件似乎受此影響大幅增加,且到本世紀末次數還可能翻倍。科學家擔憂越來越多的閃電可能引發一系列生態變化,甚至改變北極地形。 繼續閱讀..
幸運降臨!地面望遠鏡同時捕捉 2 種罕見高層大氣閃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28 日 13:37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平常看見的閃電通常是離地 10 公里內的對流層現象,但在雷雨雲之上,其實還有更特殊也更壯觀的高層大氣放電現象。最近 NOIRLab 便釋出一張新圖像,由北雙子望遠鏡同時拍下傳說中的紅色精靈與藍色噴流。 繼續閱讀..
比閃電壯觀百倍,從國際太空站俯瞰高層大氣閃光現象「淘氣精靈」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2 日 17:0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天氣現象千變萬化,而閃電是其中最壯觀也最神秘的現象之一,當然其中也還有很多我們不解之處,比如與對流層閃電不同的中高層大氣放電現象,科學家幫它們取了各種有趣名字:紅色精靈、藍色噴流、淘氣精靈等。 繼續閱讀..
人為控制閃電,科學家想開發雷射牽引光束技術引導閃電落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2 日 18:07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難以控制災情的森林大火通常由閃電引起,如果再加上天氣乾燥,野火一發就不可收拾,好比從去年 9 月開始延燒至今年初的澳洲大火。最近一個國際團隊正在思考開發雷射牽引光束(tractor beam)技術,用來控制閃電的路徑、方向與最終放電位置。 繼續閱讀..
觀察閃電,研究:生物電活動與全球大氣電場息息相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09 日 9:19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任何一種生物都會有生物電現象,人體某些疾病如癲癇、巴金森氏症等便與身體電活動異常有關,但在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大多數電活動都以極低頻率發生,其起源已被忽視甚久。現在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AU)新研究指出,生物電活動似乎和大氣電場息息相關。 繼續閱讀..
分析近 10 年罕見「超級閃電」,地點集中發生在冬季海上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1 日 13:4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大雷雨天時,從天空直劈向下的鋸齒狀閃電強大而美麗,但如果和「超級閃電」比起來,陸地這些閃電又只是小巫見大巫。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最強大的閃電事件正在磨拳擦掌,而出於尚未全盤理解的原因,超級閃電通常都出現在海上,以與一般閃電完全不同的方式撞擊地面。 繼續閱讀..
地球遭附近超新星輪番轟炸高能射線,可能增強人類祖先直立行走的演化趨勢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29 日 15:5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人類從四足爬行、演變成如今雙腳直立行走的契機是什麼?一項新研究拿出海底地質證據表明,可能跟古代一系列超新星爆發改變了地球當時環境、間接鞏固人類祖先朝雙足行走演化有關。 繼續閱讀..
所謂吸天地之精華?新研究發現閃電的電磁場具保護生物作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12 日 17:5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刺目咆哮的閃電瞬間將天空撕得四分五裂,但你可知,由閃電產生的極低頻(ELF)電磁場,很可能一直在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一項新研究利用大鼠心臟細胞進行實驗後發現,當活細胞暴露於極低頻電磁場時似乎能免受一些損傷,或許這項證據能將大自然的電光石火現象與地球生命進化建立起關聯性。 繼續閱讀..